第195章 无法刹车的股市
作者:人民元首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最新章节     
    3月12日这一天是星期一,在美国,人们一大早拿到报纸就诧异地发现,各家大报的头版头条刊登的都是有关股市的报道。
    而且从这一天的早上开始,股市又疯狂上涨,其中美国无线电公司股票的开盘价是120.5美元,而收盘价是138.5美元,所有的股票都普遍看涨。
    临近收盘的时候,股票交易厅里面的行情显示器显示这天的总交易量是387万股,而实际上真正的交易量更大,因为市场交易比行情显示器要快6分钟,而交易所仿佛一下子成了战场。
    3月13日,美国股民的心情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
    这天早上,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开盘价竟然是160美元,甚至比前一天的收盘价还增加了21.5美元,令人非常惊讶。
    持有美国无线电公司股票的人暗自庆幸自己发了一笔横财。
    可是到了上午,股票交易所的官员们发布了一条声明,当即给股民们泼了一盆冷水。
    这是一份关于股票交易所官员要调查当前股市中是否存在技术垄断的声明
    于是,一些股民开始抛售无线电的股票,使得股价跌至140美元,到了下午,从股市上传来一个新的消息:
    有一位大户经纪人由于进行违规操作被清户,这是个好消息,因此无线电股价回升至155美元,这比前一天还是高出了7.5美元,股民们这时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不过,这一天的交易量实在太大,行情显示器跟实际交易相比,整整滞后了12分钟。
    从这一天开始,股市变化时而让股民们心花怒放,时而又让他们感到心惊肉跳
    3天后,行情显示器因为交易量巨大而滞后了将近33分钟,而人们对股票的期望值也逐渐提升,甚至有人还喊出了“达到日交易量500万股的目标不是一个梦”这样的口号。
    3月20日,各只股票又开始普遍上涨,其中美国无线电的股票涨了18美元;
    美国通用股价涨了5美元。
    到了3月26日,股市的总交易量再次创历史新高。
    可是正当人们满怀期待时,27日,股市又出现一股抛售狂潮,谁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股抛售狂潮使得通用汽车的股价暴跌。
    这样的情况之下,唯有大量地买进才可能遏制股票下跌的势头。
    所以27日这一天,股票市场的总交易量一下子达到了479万股。
    到这时,全美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投机热潮,每个人的脑子里都在思考着如何能通过炒股而一夜暴富。
    这真是一个全民皆股的奇特时代,连那些给金融家开车的司机们,也会竖着耳朵听后座上他们的雇主们谈论有关伯利钢铁公司的股票走势,而不能专心驾驶,因为他可能正好买进了50股。
    这样的情景持续了好几周。
    有几只股票表现特别优秀,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后来居上的蒙哥马利·沃德公司的股票就是其中一只。
    除此之外,航空公司的股票涨幅也很大,就在5月份的其中一个星期内,莱特航空公司股价上升了34.75美元,至190美元;
    而柯蒂斯公司的股价上升了35.5美元,至142美元。
    由于每天都有巨大交易量,纽约证券交易所只得破例多次在周六停盘,只是为了让那些每天不得不进行超额工作的股票经纪人能够喘口气。
    当然,这些经纪人依旧放贷,其放贷量也有增无减,这样的突发情况导致了信用膨胀继续扩大。
    这样的情形把美联储的官员弄糊涂了,因为他们早在2月份,就已经再把贴现率从3.5%上调到了4%,就是为了让过热的投资能够稍稍地降温。
    可是他们惊奇地发现,这样的投资热潮不仅没有降下来,反而愈演愈烈,特别是普通个股也疯狂上涨。
    这简直太不符合逻辑了,而且违背了经济学的原理。
    对于调控的失败,美联储官员很不甘心。
    于是到了5月份,他们再把贴现率上调至4.5%。
    他们泼出的这盆“凉水”的确让股市发生了短暂的震荡,可是很快又开始沸腾了起来。
    为了遏制疯狂的股市,美联储的官员把1927年全年的政府公债悉数售出。
    可是不但没有控制住股市,反而使得政府的公债市场遭到了重挫,这一下美联储的官员们真是无计可施了。
    1928年5月下旬,股市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终于有所减缓,预测专家认为这轮牛市也是走到尽头的时候了。
    到了6月份,股市再度出现了大幅下跌的现象,金融巨头贾尼尼所有的意大利银行股这一次也未能幸免,突然崩盘让股民蒙受巨大损失。
    6月11日当天,在旧金山证券交易所,贾尼尼所有的意大利股票直跌了100美元,他控股的另一家银行所发行的股票也跌了86美元,而美国银行跌了120美元,至于联邦安全银行,下跌了80美元。
    但是在纽约的那些场外交易市场,由于贾尼尼控股的银行股票由200美元降到了110美元,导致小股民大量破产,就连贾尼尼本人也站出来说:
    “现在的股价实在高得离谱了”,
    希望股民有所警惕。
    但这样的建议还是有许多人听不进去,他们认为这只是暂时的低谷。
    他们认为,最终估价一定会朝着1000美元的目标大步前进。
    到了6月12日,华尔街又遭遇了一轮抛售潮,所有的股民都疯狂地填写着需要出售股票的委托。
    顷刻之间,股票交易所的交易量就达到了500万股。
    行情显示器也滞后了将近2小时。
    这股寒流导致美国无线电公司这个曾经突破了200美元的“明星股”也无法幸免,下跌了23.5美元。
    然而,这次波动并未持续,分析家也再一次看走了眼。
    因为6月13日,股市又重新涨了起来。
    就在6月14日,胡佛如愿获得了竞选提名,股市也开始转暖,大多数股价仍然保持在较高的价格,大牛市仍然轰轰烈烈地继续上演着。
    股市的兴旺和经济好转的现象让赫伯特·胡佛对总统竞选更加自信,1928年11月6日,他以绝对优势完胜1928年选举。
    当美国民众走上街头为胡佛当选总统进行庆祝时,各地的股市也像是坐上了火箭,升得很高。
    这次当选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恐慌心理,对于大牛市更加有信心,股民们的新期待就是“再繁荣4年”!
    在胡佛担任总统的第一天,各地股市又出现了暴涨行情,一些领涨股甚至攀升了5美元至15美元,那一天的成交量大约有400万股。
    而年初时,股市预测家还认为日交易量500万股不可能。
    可是现在,日交易量500万股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到了11月23日那天,股市交易量竟然达到了700万股,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蒙哥马利·沃德公司的股价也从春季的200美元涨至439美元,铜业、航空公司的股价也越来越高。
    对于股市的高回报率,美国民众都很有信心,他们大胆地贷款,把贷来的钱都放入股市当中。
    虽然这种活期贷款利率高至8%到9%,可是人们根本不在乎。
    好景不长,刚刚进入12月,股市就像中了邪,股价开始全面暴跌,很多股票下跌幅度比6月份还要大,但之后又开始回升了。
    但是美联储官员越来越坐立不安。
    他们意识到,膨胀的投机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剩余资金流向股市。
    同时,信用膨胀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于是,美联储再次提高了贴现率。
    但这种做法并未让投资热降温,贴现率达5%以上,投资热不退反升,让美联储陷入两难境地。
    因为急需上调贴现率,股市可能受到巨大冲击。
    而且这一措施虽然能够打击投机活动,但同时也拖累那些正常经营的企业,甚至导致整个国家经济停滞。
    此外,让美联储更加担忧的是,黄金此时在美国大量聚集,给全球贸易带来了不良影响。
    另外,政府也得通过贷款来募集资金,如果贴现率不断上升,将使得政府要为此支付更高的利率。
    在美联储眼里,此时的股市狂热也许只有美国遭遇一场巨大灾难时才能降温。
    美联储始终不甘心一直这样被股市牵着鼻子走,他们聚集了全国许多经济学家想出了一个有创意的方法,那就是“釜底抽薪”:
    禁止美联储会员银行把联邦储备的银行资金放贷给证券经纪人。
    1929年2月2日,美联储发布了这条禁令。
    两周后又追加一份通知说,
    “要尽可能阻止各家银行的联邦储备资金以有价证券的形式流入投机者手中。”
    与此同时,美联储逐渐降低公开市场上那些自由出售的各种有价证券的数量,希望能够不再上调贴现率。
    事实上,美联储通过截断资金的方式起了作用。
    股市一夜之间哀鸿遍野,而美联储乘胜追击,把活期贷款利率再次上浮。
    到3月下旬,股市投机热终于被控制住,可是资金短缺问题开始凸现出来。
    因为,美联储的新政使得活期贷款利率不断上升,从12%、15%、17%还没有停止。
    3月26日,甚至达到了20%!
    这个利率是战后10年来活期利率最高的时候。
    而当天,股市交易量高达825万股,创造了1928年11月以来最高纪录。
    那些中小股民的邮箱被催缴保证金的信件塞得满满的,此时,一些人甚至有感,大牛市终于走到了尽头。
    虽然小股民绝望了,但是银行家们不愿意坐以待毙。
    对于美联储的新政,他们看法不一。
    3月26日下午,他们齐聚一堂,商量怎样挽救岌岌可危的股市。
    花旗银行行长查尔斯·米切尔当天对外宣布,该行会拨出2000万美元提供给人们做借贷之用,其中500万活期贷款利率只有15%,另有500万利率为16%,其余最高利率不会超过20%。
    正是花旗的这一举措,让民众情绪稳定下来,也给了美联储一记耳光。
    股市再次一点点回升了,美联储官员也终于明白:
    美国民众对于股市的信心并没有丧失,也就是说,大牛市还气数未尽。
    可能只有真的出现一场大灾难,才能让大牛市彻底冷下来。
    接下来的几个月,股市起伏不定,到6月份时,股价再度上涨,标志着美联储新政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