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赐宴与阅兵
作者:林芫美   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     
    六十圣寿的大典自从二月初三就开始,一直要持续到二月二十三,期间整个京城张灯结彩,宫里宫外喜气洋洋。虽然并没有多少人真心为了皇帝的六十大寿感到喜悦,但庆祝六十大寿的各种工程和活动足足花去了六十万两银子,京城里无论商肆老板还是贩夫走卒,几乎人人都有份从这次庆典中获得利益,自然个个都喜上眉梢。
    郑克臧的身体明显比之前好了许多,乘船从南京赶来参加圣寿庆典。虽然穿越者们并不希望皇帝、太子和郑克臧齐聚京城,但招讨大将军不参加圣寿庆典有些说不过去。邹树人从卫戍旅调动了两个营的羽林卫士,在内城和皇城各处设岗,以策万全。
    大明皇帝的圣寿,各国使臣自然要进献寿礼。朝鲜、日本、琉球、安南这些亲近的国家一早就准备好了寿礼,运到京城,就等着寿诞当日献上。缅甸、暹罗、高棉等国也不远千里遣使入觐,敬献礼物。
    不曾想到的是,就在大典前五天,一个蒙古台吉派出的贺寿团到达了京城——蒙古各部的亲王、郡王、台吉们派人进京送礼贺寿是分内之事,但这个贺寿团到达京城之后,居然向朝廷报告,同行的人当中,有十多位是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策妄阿拉布坦挟持了这个使团,跟着他们来京。
    军机处倒也没有惊慌,就命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们单独居住,并且抽空召见他们。
    使者们的意图倒是非常简单——策妄阿拉布坦的部下在草原上狩猎的时候,碰巧抓住了这个蒙古台吉,并且从台吉的口中问出了大明皇帝圣寿的事情,于是便强迫台吉将他的十几个手下与贺寿团一起送来京城。不仅如此,策妄阿拉布坦还准备了两大车的礼物,作为寿礼送给大明皇帝。使者们还说,策妄阿拉布坦希望准噶尔汗国与大明两国交好,互市通商,不再兵戎相对。之前的使者曾经讨要塞卜腾巴尔珠尔和钟齐海,这一次也不再要求,甚至表示可以将噶尔丹夫妇的骨灰赠还姐弟俩,以示友好。
    策妄阿拉布坦的这个举动倒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洪诚丘判断,可能是沙皇那边因为噶尔丹之死,不再向准噶尔汗国提供军事援助,导致策妄阿拉布坦与大明决战的意志有所松动,也有可能是策妄阿拉布坦在准噶尔本地的统治出现了问题。
    项绍宽等人也都认同洪诚丘的推测,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判断策妄阿拉布坦是真心求和还是权宜之计。更何况,策妄阿拉布坦还占着科布多,喀尔喀蒙古各部就无法回到祖先留下的草原上生活,现在讲和,太便宜策妄阿拉布坦了。
    众人商量了之后,决定给策妄阿拉布坦写一封信,由使者带回科布多——即刻启程,礼物大明收下了,也赠送了一些回礼,但使者不准参加皇帝的圣寿庆典。信里的内容就是告诉策妄阿拉布坦,如果真心讲和,就放弃科布多,退回伊犁,如果坚持在科布多骚扰喀尔喀蒙古各部,那么大明必定要与策妄阿拉布坦决战一番。
    使者们倒也并不坚持,收下信和礼物之后便启程返回科布多。
    准噶尔使者的这个插曲并没有影响圣寿大典的进程。全国各地赶来的三百位民间贺寿者在圣寿前两天,也就是二月十六日,得到了保和殿赐宴的恩典。
    在决定为皇帝大肆操办六十圣寿之后不久,常镇业就与许纬辰商议,可以趁此机会广市恩泽,既收拢人心又赚取银子。具体方法是出售皇帝六十圣寿观礼套票,总计三百张,分给各省拍卖,价高者得。三百位圣寿观礼套票的持有者可以于整个圣寿庆典期间在京城观礼,最重要的礼遇之一就是可以得到保和殿赐宴。
    保和殿是皇帝宴请大臣和外国使节的地方,也负责举办三年一次的科举殿试。殿试的时候是三百位考生应考,所以圣寿观礼套票的数量也限制为三百张。
    平民百姓通过花钱的方式进入紫禁城享受皇家宴席,好像还是非常罕见的事,令每一位观礼者兴奋不已。赐宴在中午进行,观礼者必须衣冠整齐,于巳初时分在东安门外集结等候,由鸿胪寺官员和太监一起引导,穿过东华门入宫,到保和殿入席就座。皇帝莅位之时,众人再起身叩拜。
    从吃的角度来说,宴席中规中矩——菜单一共十道菜点,包括一个冷菜拼盘、一份开胃汤、两道下酒前菜、三荤一素四道正菜、一份甜汤和一份什锦面点,另有酒一壶、暹罗香米饭一碗——不算奢华,但绝对精致,当然也管饱。另外,酒壶、酒杯和饭碗都是特别烧制,有“大明定永皇帝六十圣寿”字样,还赐给织锦袋一只,可以将这三小件装入带回留作纪念。
    享受宴会美食期间,三百人以十人一组,在太监的引导下,轮番到御前叩头请安颂寿,并且得到皇帝回赐大红“寿”字帖一张——名义上是皇帝手书,实际上是皇帝书写样张之后雕版印刷而成。
    宴席用罢散席,皇帝先行起驾,众人跪叩恭送。然后再由鸿胪寺官员和太监引导,出了西华门,到太液池及各处宫观教堂自由参观,官员和太监不再陪同,但所有人必须在西安门落钥之前离开。
    赐宴的第二天,也就是圣寿庆典前一天,圣寿观礼套票的持有者还可以在承天门前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观看六十圣寿阅兵仪式。
    承天门前的格局,从光复京城开始就一直在改造。原本从承天门到大明门之间,有一条几十丈宽的千步廊,千步廊两侧是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穿越者们心心念念的,自然是将这块地方改建成与现代承天门广场相似的格局。于是唐云沛大笔一挥,大拆大建。原有千步廊全部拆除,两侧的六部、都察院等衙门也迁往东院、西院办公,原有建筑一并拆除。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西三座门和大明门组成的正方形沿线密植柏树,形成柏树墙。柏树墙合围的范围里,就相当于现代的承天门广场、大会堂和军博馆——当然,此刻是空空如也的一片空地。按照穿越者们的计划,这块大空地的西侧,将来会建起一座叫作“帝国议事堂”的宏伟建筑,而东侧则规划了大明皇家博物馆、大明皇家剧院和大明皇家书画馆这三套件。
    参加圣寿阅兵的军队来自泰山镇、常山镇、锦衣卫、銮仪卫、绿旗满洲蒙古和海军北洋舰队、长江水师等多支部队,由邹树人加操一个月,以掌握阅兵的要领。受阅部队总共四千人,分十个方队,依次从长安左门进入,沿天街向西经过承天门前。每一方队经过,皇帝便挥手示意,方队则报以“大明天下无敌!吾皇万寿无疆!”的口号。
    所有十个参演方队走完之后,会重新在广场上列队。皇帝下了承天门,改乘四马并辔的御辇,到参阅队伍前受贺,然后向参阅队伍赏赐阅兵纪念章和每人五两赏银。
    阅兵仪式结束之后,观礼者下观礼台,自行散去。等到圣寿的正日子,仍然在东安门外集合,准备观摩最重要的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