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李阳坚持不懈的敲门声还在持续。\&
公子!该起来锻炼了!”
李培恩点点头。\&
哦!对对对!昨天和李阳约好的,要锻炼身体!”
说着,他就像梦游般爬起来换衣服,洗漱后又整理好头发。\&
张三,去开门,让人进来。\&
同时,李培恩也让李四下去拿早餐上来吃。
店家准备的早餐还算丰盛,是李培恩早就预定好的。\&
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一定要吃好喝好,才有精力开始新的一天。\&
李培恩说着,拿起两个肉包子吃。
可能是店家做饭太急,包子里的盐粒还没完全融化。\&
呸呸呸!”
吃到一颗盐粒,真是让人难以忍受。
李培恩连忙吐出来。\&
怎么味道这么差!”
其他人也察觉到了,今天的盐似乎比平常的粗盐更粗糙一些。\&
少爷,我去跟店主理论。\&
李培恩制止了他。\&
不必了。\&
他又咬了一口包子,仔细品味了一下。
然后说:“这不是店主的错,而是你们跟我久了,习惯了细盐,其实百姓原本就是吃这种粗盐的。\&
今天的粗盐,只是比以往的更粗糙一点罢了。
算算时间,快到下次买盐的日子了,店主的盐存货不多,只能用这种盐。\&
没关系,继续吃吧。\&
这些士兵们以前在军队里,能吃饱就已经很好了。
明朝缺钱。
早已不再是国力鼎盛的那些年了。
百姓饿肚子,当兵虽然能混口饭吃,但也仅限于此。
他们习惯了艰苦,虽然现在有点不习惯,但也能接受。
而且如果不是李培恩提起,他们还没意识到。\&
是啊,自从跟着大人,我们好像一直吃的都是细盐。\&
就连煮火锅也是,都用的是细盐。
以前他们从未注意过这个细节。\&
大…公子,这是皇上特别批准的吗?细盐只有皇宫里的贵族才能消费得起啊。\&
李培恩笑着回答:“哪有的事,皇上虽然体谅我们这些下属,但还没到特意赐下细盐的地步。\&
其实,制作细盐并不困难。
在过去,只有皇室使用细盐是对的。
但在唐朝,就已经找到了提炼盐并制成细盐的方法。
只是那个方法相比现代来说,还是很费力的。
在国家实力强大的早期还能做到。
近年来,明朝的几个崇祯皇帝实在不尽如人意。
国库空虚,细盐的制作方法也不外传。
因此,细盐又回到了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时代。
除此之外,那些富人或皇室子弟也认为,他们吃的东西应该与穷人不同。
这样才能显示出他们与众不同的身份。
说到底,就是爱炫耀。\&
尽管如此,我们的崇祯皇帝是个好皇帝。\&
不谈后期的责任推诿,至少在节俭和关心百姓方面,崇祯皇帝做得确实不错。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缺乏良好的教育。
朝廷官员也不信任他。
如果有好的导师适当地引导崇祯皇帝。
或许明朝真的可以再次强大起来。
皇太极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我有一个简便的细盐制造法,成本比传统方法更低。\&
之前他并未考虑到这一点。
如今,他决定写信给崇祯皇帝,呈上这种方法。
节约制盐经费对崇祯皇帝而言,无疑是个喜讯。
料想此法会受皇帝喜爱。\&
就这么决定了。\&
李培恩立即行动,写完奏折后派人送往京城。
奏折中,李培恩提到他在外面用餐时发现百姓们用的盐非常粗糙。
经过研究,他找到了提纯细盐的新方法,而且成本不高。
因此,他第一时间决定将这种方法献给皇帝。
李培恩特意提及他从百姓用的粗盐中得到灵感,是因为了解崇祯皇帝的性格。
他确信,看到简便且成本低的制盐法后,皇帝一定会推广细盐,以此恩泽百姓。
这样做也能提升崇祯皇帝新晋升的声誉。
奏疏写完并送走后,时间还早。
天刚破晓。
李培恩与李阳等人出门晨跑。
街上行人稀少。
他们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环绕县城跑了半个多时辰才返回客栈。
起初,李培恩还能跟上,但渐渐气喘吁吁。
最后几乎是被李阳拉着跑回来的。
一回客栈,李培恩便躺在床上,大喊:“不行了,张三快给我倒杯茶!”\&
公子,张三去办事了。\&
常宝端来茶水。\&
办事?”李培恩坐起,“什么事?”
常宝昨晚刚来,不清楚情况。
这时,二双进来告诉李培恩:“公子忘了,就是你吩咐打造的那个盒子,按时间应该完成了。\&
李培恩一听便想起是那个机关木偶盒。\&
对!差点忘了正事。\&
翻身起床,李培恩喝完茶后,用他的方法借助风力将风筝送上天。
风筝上绑有物品。
取下物品后,李培恩确定:\&
时间差不多了,就在今晚或明晚。\&
此刻正是他向周员外献宝的最佳时机。\&
换衣服,带上礼物,我们准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