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二期《大汉时报》
作者:大王你听我说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最新章节     
    成都县县衙布告栏,钱酸子又在为聚拢的人群朗读第二期《大汉时报》。
    “建兴六年腊月十五,大汉皇帝陛下冒着刺骨的寒风,轻车简从来到了位于成都北门的李氏造纸工坊参观造纸坊的生产经营情况,陛下在商号大东家李群的陪同下......”,钱酸子摇头晃脑的念着,围观的平民对造纸没有什么兴趣,也不会读书认字,只有钱酸子在想,要是纸能再便宜一点就好了,用纸比竹简放便得多。
    今天的《大汉时报》的内容比上一次的足足多了一倍,分为两个部分。
    钱酸子开始念第二部分:“参观完造纸工坊,皇帝陛下顾不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又马不停蹄的来到了成都东门外的窝棚村。”
    钱酸子读到此处,停顿下来,捋着下巴上稀疏的胡须。
    围观群众听到钱酸子说陛下去了窝棚村,都大为奇怪,那地方又穷又臭,住的都是成都的贱民,陛下去那里干什么。于是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催促钱酸子往下读。
    钱酸子对这种催促颇为享受,又摇头晃脑一番才继续往下。
    “皇帝陛下早早下车,不顾深达一尺的泥水拦路,就算泥水把鞋袜和裤脚全部湿透,也深入窝棚村看望生活困难的村民。”
    “陛下爱民如子。”
    “陛下是圣君。”
    “陛下是玉皇大帝转世。”
    看热闹的百姓们听了钱酸子读到这里,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夸奖刘禅。
    “陛下来到了王三的家里,看到王三家徒四壁,贫病交加,感到非常难过。陛下立即送上了慰问品,有大米、猪肉、布匹。还给王三的两个孩子发了糖。”
    “陛下鼓励王三全家要满怀信心,生产自救,朝廷一定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最后,陛下又拿出自己不多的俸禄,让王三修缮房屋,置办家具,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新年。”
    钱酸子读到这里,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面向皇宫跪拜,同时流下了热泪:“皇帝陛下是尧舜之君,是我大汉和太祖一样伟大的圣人。”
    “县衙的衙役都嫌窝棚村太臭,不愿意去,而陛下亲自去了。”
    “还踩着一尺多深的稀泥走进去的。”
    “这个王三前世积德,让陛下去看他,还给钱。”
    “皇帝陛下是我们穷人的贴心人。”
    “有皇帝陛下在,我大汉一定会统一天下。”
    “我们太幸福了,现在我觉得曹魏和东吴的人好可怜。”
    最后,大家不约而同的面向皇宫三跪九叩。
    就在同时,成都首富老张在他的豪华府邸里,正在召集他的几个最看重的商号管事议事。
    老张斜躺在坐榻上,坐榻的木料来自于秦岭深山老林里的百年老橡树,除了光滑结实,还散发出一种果香,坐榻上铺着一张毛茸茸的貂皮,是来自于幽州的雪貂。
    一个书办正在大声朗读第二期的《大汉时报》。
    “皇帝陛下口谕:要多造纸,造好纸!”
    老张听到这里,轻轻击节赞叹:“说得好!”
    “陛下为了支持造纸的发展,下旨免除大汉所有的造纸工坊三年的赋税,从建兴七年开始。”
    “皇帝陛下还下旨要求尚书台民曹着力解决造纸工艺中的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
    老张听到这里,坐正了身体,对管事们说:“没想到皇帝陛下对造纸如此熟悉,作出的圣谕都指向了造纸业长期面临的难题,对以后的发展也是见解独到,为我们拨云见日。”
    几个高级管事也纷纷点头称是,对刘禅开始崇拜起来。
    老张思考片刻对管事们说:“从建兴七年开始,我们要对造纸坊加大投资,投资的力度不能比李胖子小,明天由余管事跑一趟民曹,打听一下民曹对造纸技术有什么规划。”
    “总之,老夫判断,造纸业会成为未来几年大汉产业的龙头,我们张氏老号绝不能在造纸上掉队,投入千两黄金加快发展。”
    众管事拱手领命。
    第二期《大汉时报》在成都乃至全国又引起了舆论高潮,贫苦百姓们,包括‘小家’人家(小地主 )觉得刘禅开始关注穷人和寒门,也许以后朝廷会让穷人和寒门得到更多的实惠。
    同时益州的商人们也非常兴奋,刘禅视察造纸坊的行动让商人阶层的地位提高了很多,重农抑商的国策有了一些松动,朝廷和各级官员对商人和商业也多了一些尊重,巧取豪夺的时候下手也轻了一些。
    但是大官僚,大地主们却非常不满,认为刘禅的行为是动摇国本,看望穷人是斯文扫地,给臭老九站台,寒了天下世子的心。扶持造纸业是有违以农为本,以后会导致没人种田,大家都会饿肚子。很多高高在上的大官,大地主们开始忧心忡忡起来。
    对于各方的反应,刘禅通过黄皓的宦官系统,新军,以及张绍收集到了大量的情报。
    这些情报由李和带领《时报》的宦官们分类整理,再汇报给刘禅。
    “陛下的视察,穷人是一边倒的支持,而朝廷二千石(太守)以上的官员支持的不多,其中丞相府反对得最为激烈,丞相府始终认为全国面临的所有困难都可以忍耐,只要北伐胜利打下长安,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李和一边讲一边看看手里写好的汇报材料。
    “窝棚村的暴露,让尚书台对成都县有一些意见。”
    “哦,有什么意见?”这是一个让刘禅意外的情报。
    李和向刘禅解释:“尚书台三公曹意见很大,他们主管州郡考核,觉得每年都给蜀郡和成都县优秀的考评结果,但搞出了个窝棚村,打了考核的脸。”
    “但是丞相府在力保张成,据说费祎严厉训诫了三公曹园,让他不要在这个时候多嘴。”
    刘禅现在觉得李和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分析总结能力强,又能独当一面,这次搜集情报也是刘禅对李和的一次观察和考核,李和的表现让他非常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