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三强联手
作者:司马负文君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最新章节     
    伯阳父道:“依我看来,宗周要是势弱,当属齐,秦,楚,晋四国强盛。

    齐国,它乃太公望姜子牙之封国,其姜姓一脉更是炎帝后裔,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当今之世,齐国由齐庄公执掌政权,这位君主英明睿智,政治清明,使得国家繁荣昌盛。

    尤其在盐铁贸易方面,齐国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先进的生产技术,贸易往来频繁,经济蓬勃发展。

    可以预见,假以时日,齐国必将崛起于东方,威震天下。

    再看那楚国,此国之人天性好斗,英勇善战,军事力量异常强大。未来的日子里,楚国必能称雄南方,独霸一方。

    秦邑之地,虽尚未位列诸侯,但不可小觑。

    这里的人们皆是伯益嬴姓之后裔,天生具备一种独特的本领——通晓兽语,并擅长驯马。

    秦人精于骑射之道,这无疑为他们日后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晋国,这片土地曾是唐叔虞的封地。

    自晋文侯即位以来,晋国迎来了全面复兴与发展的契机。短短数年之间,晋国已然展现出惊人的潜力,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雄厚经济实力的强国。

    要知道,这些诸侯国皆源自上古时期的圣贤,其子孙后代亦继承了先辈们崇高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

    倘若我宗周王室逐渐丧失德行,而其他各国却能不断提升自身修养,那么这些国家势必日益壮大,最终取代宗周,成为新的霸主。

    郑桓公对此深以为然,频频点头表示赞同。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前往寻找虢石父和皇父二人,共同商议并向周幽王进谏,筹备迁都之事。

    郑桓公先是找到了虢石父 ,两人见面后寒暄一番,郑桓公直入主题道。

    大司马,我今天来找你有要事相商,如今宗周朝廷不管军事,还是经济实力大不如从前。

    如今天子又和申侯,王后,太子不和,外部戎狄蠢蠢欲动,咱们宗周地处渭水平原。

    四周没有天堑可依,万一哪天镐京再次被袭击,今后宗周就再也难恢复元气了,再说了我们的封地都在王几,倘若镐京被攻破,咱们也得遭殃。

    虢石父道:“依郑伯所见,该如何是好?”。

    郑桓公道:“我们应该联合丞相皇父,劝说大王迁都成周雒邑,这样我们也能借机跟着天子东迁,在中原地区得到一块封地”。

    周塬和岐山最近几年不是戎狄入侵,就是山崩地裂,大旱渭水,泾水枯竭,而东方诸地,气候适宜,大河黄河也没有水患,所以我们要早做打算。

    虢石父是不管事情如何,看有没有利益,对自己有利,那肯定会帮忙,他觉得郑桓公说的有理,如果迁都,牵涉诸多事务,耗费巨资,自己联名上奏。

    不成没啥损失,要是成功,周幽王肯定是让政策提出者全面负责迁都事宜,自己就可以趁机中饱私囊,为自己也找一块好封地。

    于是虢石父和郑桓公一拍即合,当即两人一起前去拜访皇父。

    这皇父乃是两朝老臣,周宣王一直都是很倚重他,他大才没有,但是忠诚老实,对天子言听计从。

    皇父看到郑桓公和虢石父一起来访,心说这两位天子的亲叔叔,朝廷重臣一起来我这里,当有大事发生,于是打开厅堂迎接。

    皇父将郑桓公和虢石父迎进客厅,分宾主落座,先是客套一番,随后开始切入主题。

    郑桓公和虢石父齐声道:“太宰最近身体可好”。

    皇父赶紧道:“托二位大人的福,老朽身体尚可,哈哈哈……”。

    郑桓公道:“皇父乃是两朝重臣,为了宗周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确是如此清贫,哎!”。

    虢石父赶紧接过话茬道:“是啊是啊!这先王和如今陛下也不怜悯太宰,到如今连个食邑封地都不赏赐给太宰,真是令人唏嘘”。

    皇父一看两个人这么一唱一和,心中暗自思忖,这是要干嘛,唱双簧吗?

    皇父赶紧道:“能为宗周效力,为陛下分忧解难,乃是鄙人之荣幸,岂能还有奢望私利之心”。

    虢石父道:“皇父乃高风亮节,品行端正,实乃我等之楷模,属下真是惭愧啊!哈哈哈”。

    郑桓公道:“这个呢!大司马,也不能怪先王和 陛下薄情寡恩,只因为咱们宗周从立国近三百年多年。

    这王几之内的土地已经被分封的所剩无几,所以才委屈的太宰”。

    太宰,如今咱们宗周岐山和镐京已现疲态,加上天子和申侯等不和,现在造成戎狄猖獗,我和大司马商议。

    这镐京城没有天堑做依托,倘若再次出现戎狄袭击镐京,该如何是好?

    我们有个主意 ,想和太宰商议,不知道太宰意下如何?

    皇父心说,看吧!马上到了主题了,于是笑道:“郑伯,大司马有话请讲,我们都是同朝为官,大司马和郑伯又是陛下的同宗姬姓诸侯。

    朝廷的股肱之臣,陛下的左膀右臂,我那就是跟着二位沾沾光,混日子罢了,哈哈哈”。

    于是乎,郑桓公便将劝谏周幽王迁都之事一五一十、详详细细地向皇父讲述了一番。

    讲完之后,他与虢石父一同表明态度,表示倘若真能成功说服大王应允此事,那么负责迁都事宜之人,必定推举皇父无疑。

    此时,虢石父接着说道:“如今那成周雒邑可是有着众多肥沃的田地啊!

    待我面见陛下之时,定然会恳请陛下赐予您一片肥沃的封地作为您的食邑。”

    听到这里,皇父心中暗自思忖起来:“嘿呀,这关键的问题终究还是浮出水面了。

    他俩铁定也是企图逃避战乱之苦,一心想着在成周雒邑的王城周边谋取一块封地。

    只是碍于情面,难以启齿罢了。如此一来,倒让我充当起这个出头鸟来了。”

    然而转念一想,他又觉得未尝不可。

    毕竟自己年事已高,也没有多少时日。

    若是到死都没能给子孙后辈留下哪怕一小块可供衣食无忧的封地,那可如何是好呢?

    想到此处,皇父不禁感叹道:“二位所言极是啊!太史公伯阳父曾言,殷商王朝历经不过区区五百载而已。

    而反观咱们宗周岐山,自上古时期的古公亶父起始,至今已然将近四百个春秋。想来这国运怕是已然走到尽头喽!

    成周雒邑实乃吾等周人的全新崛起之所,咱们应当速速进谏于大王,劝其早日东迁至雒邑,如此方可保得国家社稷绵延不绝呐!”

    三人对视一笑,算是达成共识,宗周朝堂上最强的三位大臣,最终走到一起,将联手瓜分雒邑。

    欢迎阅读下一章,皇父做都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