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正面要道之上那名齐国副将轰然倒下,他的身躯瞬间被鲜血染红,如同盛开在战场上的一朵妖艳血花。
刹那间,齐军的士气彻底崩溃,士兵们开始四散奔逃,全然不顾军纪和指挥。此时的他们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只想尽快逃离这个可怕的战场,远离那些如恶魔一般凶猛的秦军。
“传令下去,骑兵部队不必停留,立刻北上追击齐赵联军!”
接到命令后,一万余名精锐的秦国骑兵如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出。
尽管这支骑兵队伍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身经百战、训练有素的战士。而且,他们不需要与敌军正面交锋,只需凭借着高超的马术和灵活的战术,一直在敌人的周围游弋骚扰,就足以给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威慑力。
骑兵如疾风般疾驰而出后,秦然来到了山脚下秦军那气势恢宏、严整有序的军阵之中。
此时,战场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齐军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向着秦军防线发起猛烈的攻击。
然而,尽管齐军攻势凶猛,但他们始终无法突破秦军固若金汤的防御。
而那条至关重要的要道已然被秦然率领众将士成功打通,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使得秦军占据了极大的战略优势。
“我已派遣骑兵作为先锋部队提前出发了。”秦然走到蒙恬身旁,面色凝重地说道。
蒙恬微微点头,表示知晓此事。接着,两人将目光一同投向远处正在拼死冲锋的齐军阵营,只见那七万齐军在田纷的指挥下,还在发动攻击。
秦然转头看向蒙恬,问道:“那么,对于眼前这支由田纷统领的七万齐军,我们应当如何处置呢?”
秦然深知蒙恬乃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大将,自己虽然能提出一些建议,但绝不会越俎代庖,擅自替蒙恬做决定。
秦军如疾风般迅猛行动,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恐怕那正一路向北挺进的敌军尚不知晓我方已然成功打通了这至关重要的要道。
此要道乃是敌我双方争夺的关键所在,如今被我军牢牢掌控,无疑为后续作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位于山上负隅顽抗的敌人亦不可小觑。倘若轻易放走这些敌人,待秦军挥师北上之际,他们极有可能重整旗鼓、集结兵马随后追击,如此一来必将带来无尽祸患。
此时,蒙恬将军面色凝重,他那低沉而浑厚的嗓音响起:“依本将军之意,当趁此良机将这群贼寇彻底歼灭于此地!不知秦将军对此有何高见?”话语间透露出坚定与果敢。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那田纷着实是个愚不可及的蠢货,正是因为他的愚蠢决策才给予了秦军此次将敌人一网打尽的绝佳时机。此时此刻,山脚下的四面八方均已落入秦军严密的掌控之中,可谓是天罗地网、插翅难逃。面对这般绝境,齐军若想突出重围,谈何容易!
“我也是这个意思。”秦然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信与从容。
“天赐良机,这齐军竟然如此愚蠢,将自己困在了山脉之上,简直就是自寻死路。”秦然笑着说道,声音不大,但却充满了嘲讽之意。
此时,阳光洒在他身上,映照在那血迹斑斑的战甲上,熠熠生辉。
“普天之下,能够这般用兵之人,恐怕也就只有田纷那个所谓的‘天才’了。”秦然摇了摇头。
然而,尽管眼前局势对秦军极为有利,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时间紧迫。
若是有足够的时间,只需派遣大军将山脚下团团围住,断绝齐军的粮草和水源供应。用不了十天,那被困山上的齐军必然会因为饥饿和干渴而丧失战斗力,不战自溃。
然而此时此刻,秦军却没有十天的时间。形势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如此珍贵。
面对如此困境,众人深知必须另辟蹊径,想出一个精妙绝伦的策略来应对眼前的危机。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决定采用诱敌之计,设法引诱齐军一次又一次地发起突围行动。这样一来,便能逐步消耗掉齐军的有生力量,为己方创造更为有利的局面。
此刻,位于山顶之上的田纷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山下的战况。
当他亲眼目睹山脚下驻扎的那三万兵马竟然被秦军轻而易举地突破防线时,心中的怒火瞬间升腾而起,气得他忍不住破口大骂:“这群该死的混蛋!!!”
盛怒之下的田纷满脸通红,额头上青筋暴起,他声嘶力竭地吼道:“给我继续往前冲!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这条重要通道夺回来!!”
要知道,这条要道一旦失守,对于田纷而言无疑是一次极其严重的失职行为。倘若此事被田晃和后胜知晓,等待着他的必将是严厉的惩处,甚至可能会因此丢掉性命。想到这里,田纷的心头不禁涌起一阵恐慌,但更多的还是不甘与愤怒。
眼下,摆在田纷面前的唯一出路便是竭尽全力将秦军的兵力牢牢牵制于此地,使其分身乏术、无暇顾及其他地方。唯有如此,或许才能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争取到一线生机。
齐军的不断突围正中蒙恬和秦然下怀。
甚至秦军还在秦然的指挥下,适当的发起反冲锋。
双方兵马鏖战整整三天三夜。
这期间,齐军一旦停止进攻,秦然和蒙恬便做出要拔营前往北地的假象。
迫使田纷不得不下令再次进攻。
周而复始,山上的齐军面对着断水断粮,而且毫无获胜希望的局面。
其斗志已经几乎被瓦解了。
在第四天,清晨,齐人还在昏昏大睡的时候,秦然率领一支精兵从山脚之下摸了上去。
刹那间,山上厮杀声震天。
秦军全面发动进攻。
齐国节节败退。
在鏖战数个时辰之后,田纷兵败被捕。
秦军斩首六万,俘虏三万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