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高拱必胜的自信
作者:八零久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新章节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好家伙,朕还以为张居正会与高拱展开最直接的对决,真是没有想到这竟然会是高拱与冯保之间展开最后的对决。”

    “自华夏千古以来,宦官太监与朝廷大臣之间,都是敌对的状态。”

    “而天道在前面也盘点到了,因为皇帝往往需要到宦官太监,做自己应对朝廷大臣之间的一把刀。”

    “然而,此时的冯保,所争取的权力,不仅仅是他一人的权势,而是要为整个后宫的宦官太监所争取的。”

    “这已经演员上,宦官太监与朝廷官员两大集体的权力争斗。”

    “张居正居然在这个时候,离开了朝廷的官场,这就相当是张居正把整个文官群体的利益与权力,都给出卖了。”

    ......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皱眉喃道:“难道这张居正,真的只有与太监合作才能把高拱打倒吗?”

    尽管明太祖朱元璋对张居正抱有一定的好感。

    但是,他明太祖朱元璋也同样对太监干政之事,也是同样的厌恶。

    否则也不会立下宦官太监不得干政的祖训了。

    然而,这样的祖训,在后世的大明皇朝的还是要被宦官太监给打破了。

    同时,明太祖朱元璋高拱的印象也越加的不好。

    因为在他明太祖朱元璋的眼里,高拱干预后宫司礼监的任选,扶植便于高拱掌控的太监任职,也是同样可恶。

    ......

    大明世宗界。

    明世宗朱厚熜:“徐阶能隐忍,张居正也是同样的能隐忍,而冯保也亦是如此。”

    “凡是能比常人,更加能隐忍之人,一旦到了他们掌握主动权的时候,他们使出来的手段,往往都是雷厉风行,并且在强势的之中,是绝对不会给对手留有余地的。”

    ......

    【隆庆六年六月初十(1572),年仅十岁的朱翊钧,正式登基为大明王朝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并且将年号改为万历元年。】

    【然而,让所有人都预想不到的是,此时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年仅十岁的大明新皇。】

    【之后在张居正的辅助下,开创了大明王朝最后的一个中兴盛世,并且在之后,也断送掉了整个大明的王朝。】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诧异:“先开创了一个中兴盛世,然后再断送掉整个大明王朝?”

    “意思是说,这个才十岁就成为大明皇帝的朱翊钧,也是一个前期贤明有为的大明皇帝,而到了晚年的时候,就会变得无比的昏聩了?”

    “因为他的昏聩,直接就断送了大明王朝?”

    “不是说,张居正为大明皇帝续命了70年吗?”

    “这张居正的改革,到现在都还没有开始,这十岁的朱翊钧,难道能活上八十岁以上?”

    ......

    大唐太宗界。

    唐太宗李世民:“怎么这后世,十岁的大明皇帝的介绍,怎么那么像大唐的唐宪宗李纯呢?”

    “也不知道,这后世的明神宗朱翊均,是如何开创了一个中兴盛世之后,就断送掉一个王朝的?”

    ......

    大明世宗界。

    明世宗朱厚熜:“这是王朝盛极必衰的恶果吗?”

    “还是说,大明王朝的根基,是被这朱翊均给弄断的?”

    这一期天道盘点开始之后,明世宗朱厚熜,也同样好奇张居正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是如何为大明王朝续命七十年的。

    明世宗朱厚熜知道,自古以来的改革都是非常困难的事件。

    因为,无论怎么改革,都会牵动到太多人的利益了。

    这也是为什么,明世宗朱厚熜这些年来,看到过的改革奏书,一茬接着一茬的出现,却又没有去真正理会过的原因。

    而改革的结果,大多数的情况之下,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即使改革会有一时的成效,但也难以保持下去。

    否则华夏千古的历史中,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改革失败就被杀头的事情被记载在史书上了。

    但是让明世宗朱厚熜,没有想到的是,大明王朝在中兴盛世之后,王朝的根基以是怎么被断掉的。

    所以此时的明世宗朱厚熜,很是好奇,这将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

    ......

    大明神宗界(1583)

    万历帝朱翊均:“终于是要盘点到朕了吗?”

    这一期天道盘点,从盘点到张居正为大明王朝继命七十年开始,万历帝朱翊均就知道,自己是躲不过去的。

    所以,万历帝朱翊均也在静静的等待着,天道对自己的盘点。

    而此时整个大明朝廷的大殿之上,绝大多数的官员,一个个的脸色已经变得无比的难受了起来。

    尤其是张四维,已经无法去形容了...

    因为,他们才刚刚清算完张居正,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的报应就来了...

    然而,是通过天道盘点的方式,要对他们进行昭告天下的方式,进行盘点清算...

    还是那句话,大明王朝早就没有了清明可言。

    这一期天道盘点,把嘉靖年间与隆庆年间的大事件,盘点的如此详细。

    那他们又怎么可能逃的了?

    ......

    大明思宗界(1642)。

    此时已经不再那么癫狂的明思宗朱由检,喃道:“这一世的大明王朝,还有得救吗?”

    ......

    【然而让高拱难以置信的是,而此时的金銮殿上,大明新皇一旁站着的人,竟然会是大太监冯保。】

    【之前宫中的传言,在这一刻已然都不再重要了,因为冯保已经站在金銮殿上了。】

    【他一个宦官太监,怎么敢站在天子旁边接受百官朝拜?】

    【作为内阁首辅大臣的高拱,他要清君侧。】

    济南公子辛弃疾:“华夏千古以来,凡是有宦官太监干政的时候,就是王朝官员权力最小的时候。”

    “高拱此时与冯保的争斗,其实就是两大集体在为着他们的权力与利益在争斗而已。”

    【隆庆六年六月的十五日,高拱带着满朝文武开始对冯保进行反击。】

    【众多言官一起弹劾冯保,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的奏书,红衣大炮的炮弹一样,不断的轰向司礼监。】

    【此时的满朝文武官员,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之中,从来没有过如此团结的时候。】

    【高拱,以及满朝文武官员坚信,他们是不可能输。】

    【可事实,就是高拱输了。】

    【无论大臣们怎么攻击司礼监,言官们怎么弹劾冯保,这些在十岁的小皇帝和两宫太后的眼里只是高拱专权的象征,他们对高拱是既怕又恨。】

    【因为在高拱行动的时候,冯保给宫里传递了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冯保将从张居正那里得到关于高拱的哀叹的内容,并且是被冯保有意篡改了过后的内容。】

    【冯保将:“ 十岁的太子,怎么治天下。”改成了:“ 十岁的太子,如何做人主。”】

    【几字之差,意思从担忧,变成了肯定。】

    【冯保的这一改,高拱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了。】

    【高拱立即就从,一个对王朝国事与未来担忧的股肱之臣,变成了意图谋反的专权之人。】

    【第二则消息,便是冯保利用东厂调查,制造出虚假信息,也是第一则信息的后续传言。】

    【传言高拱,正在密谋拥立周王朱在铤为大明新皇。】

    【两则消息在宫中传开,两宫太后皆愕然不已,因此下定决心驱逐高拱。】

    【万历元年(1572)六月十六日的朝会,大明王朝的文武官员,从来没有如此团结过,而高拱亦带着必胜的信心,与大明王朝的文武百官一同上朝,声势之大,宫中惊震。】

    【但是,让高拱没有想到的是,他等来的,却是他那被篡改后哀叹之言的质问,以及两宫皇后与新帝共同拟发的降旨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