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对付倭寇的经验
作者:星辰晚   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最新章节     
    “朕决意给胡宗宪全面平反,恢复其一应官职,赐祭九坛,造坟安葬。”

    胡宗宪得以全面平反,离不开许国等人的奔走。

    许国是南直隶徽州府人,胡宗宪也是南直隶徽州府人,二人是同乡。

    徐渭拿着奏疏的手不停的颤抖,眼眶逐渐湿润。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这样的臣子,不应被如此埋没。”朱翊钧接着又唤了一声,“张诚。”

    “奴婢在。”

    “将许国的这道奏疏发到内阁,让他们速办。”

    “奴婢遵旨。”

    张诚走到徐渭面前,“徐先生。”

    徐渭这才反应过来,将奏疏递还给张诚。

    接过奏疏的张诚默默退到一旁。

    “徐先生早年在东南有对付倭寇的经验,至今东南仍有倭寇作乱,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徐渭虽然上了年岁,可面对皇帝问话,也不敢坐着,刚想起身,就被朱翊钧挥手制住。

    “先生坐着回话即可。”

    “臣多谢皇上体恤。”

    虽是坐着,可徐渭仍微微躬身,“回禀皇上,臣早年在浙直总督署担任幕僚时,曾着重分析过倭寇的缘由。”

    “日本不同于我大明,论地域,不过相当于我大明一个省,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日本,却四分五裂,无一人能够号令全局。”

    “日本分为几十个藩,说是藩,实际情况却是,日本的一个藩也就相当于是我大明的一个县。”

    “几十个藩之间相互征伐,战乱不断,日本局面一片混乱,这就导致大量武士无人约束。”

    “这些无人约束的武士,就是侵犯我大明海疆的真倭寇的来源。”

    “日本分为三个大岛,多山地,多火山,地动、海啸更是频繁,粮食等物资匮乏。”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倭寇的强盗行径便由此而起。”

    “而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无陆路可抵。这也使得想要攻伐倭寇本土,必须依托水师,渡海作战。”

    “然,海面风浪不止,稍有不慎,就有船毁人亡的危险。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曾派遣大军渡海攻打倭寇,结果遇到风浪,未曾交战便已损失过半。”

    “倭寇本就贫瘠,他们抢别人的很容易,可别人要想抢他们的,单单是渡海这一点,就足以令人望而生畏。”

    “就算是到达倭寇本土,就他们那穷乡僻壤的,属实也没什么值钱东西。”

    “用民间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不过,臣在福建游历时,曾听一个出海的海商说过,日本好像有一个银矿,应该是在石见。”

    “若是能让石见银矿回归我大明,定是功德无量之事。”

    朱翊钧对于徐渭的见识很是佩服,他所说的与朱翊钧了解的差基本吻合。

    后世的倭寇有四个岛,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

    可此时的日本,只有三个岛,本州,九州,四国。

    北海道,这时候还叫虾夷,与倭寇是敌对关系。不然,幕府的将军也不会叫征夷大将军了。

    也正是因为这三个岛的缘故,倭寇被称为三岛倭奴。

    北海道是在明治维新以后才被倭寇彻底消化的。

    至于石见银矿,那都是自古以来,跑不掉。

    距离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朝鲜之役没几年了,到时候解决朝鲜倭乱之后,捎带手就把倭寇收拾了。

    最不济也得让石见银矿回归大明。

    现在,就让倭寇多挖几年吧。

    反正倭寇挖完银子,想要花出去,只能找大明贸易。

    要是挖出来的银子倭寇没花完,也不要紧,到时候朱翊钧就派去成千上万的大明人帮他们花。

    银子,花出去,才能叫钱。花不出去,那跟石头没什么两样。

    大明王朝是一个热心的王朝,怎么会看着倭寇手里的银子花不出去而无动于衷呢,必须要想办法帮助他们。

    “徐先生以为,若想攻伐倭寇本土,该当如何?”

    徐渭的眼中立刻闪出一道精光,“皇上可是有意彻底肃清倭患?”

    “倭患当然要彻底肃清。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但以后总归是有机会的。”

    “就算是我们做不到,说不定我们的后人能够做到。”

    徐渭眼中的精光逐渐散去,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留给后人,这不是变相的承认现在的人无能嘛。

    他徐渭年逾古稀,他还能有几个明日呀。

    以大明朝当下腐败的吏治来看,这一天,只怕是遥遥无期。

    朱翊钧身为皇帝,整天和那些老官僚打交道,就算是一块木头,在那么多人精之中磨练,也早就练出来了。

    他看出徐渭情绪不似之前那般高涨,“徐先生,有话但讲无妨。”

    徐渭为人洒脱不羁,放浪形骸,可在皇帝面前,他还是知道分寸的,自然不可能表露内心真实的想法。

    “启禀皇上,臣曾观阅我大明海图,对我大明周边海事有所了解。”

    “臣又蒙皇上信任,擢臣京营赞画。京营中各种地图皆有,臣为报皇上隆恩,每有闲暇亦不敢松懈,便钻研各种地图。”

    “以臣愚见,若想攻伐倭寇本土,有一个地方是绝佳所在。”

    朱翊钧已经猜到徐渭口中的那个绝佳所在是什么地方了,可还是问道:“在哪?”

    “朝鲜。”徐渭坚定的回答道。

    为了更直观的表达,徐渭起身,躬身行礼,“皇上,臣请阅海图。”

    朱翊钧没有回答徐渭,而是看向一旁的张诚,“把海图拿来。”

    郑和下西洋时,大明朝的舰队去过那么多的地方,对于大明周边的海事情况,大明朝更是了如指掌。

    还有一种说法,郑和下西洋时已经发现了包括美洲在内的整个世界。

    如原英国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曾编着过一本图书:《1421:中国发现世界》

    这位作者还有编着了一本图书:《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点燃文艺复兴之火》。

    当然,这种说法还未得到证实,但也足以证明,郑和所率领的船队,规模是空前的。

    朱翊钧没事就研究地图,看到好地方,总想帮助那些地方的人沐浴王化。

    这次来京营,除了发放军饷收买人心之外,就是想让徐渭给京营的将领传授对付倭寇的经验,为以后的万历三大征做准备。

    为了更直观的感受周边海事,还特意带来了海图。

    张诚朝着外面喊道:“把海图拿过来。”

    两个小太监应声走来,将海图在众人面前铺开。

    徐渭走到海图旁,用手指向朝鲜南端,“皇上,朝鲜最南端与倭寇的对马隔海相望,距离很近,甚至用不到战船,用渔船就能抵达倭寇本土。”

    “若我天朝大军在此出发,定能事半而功倍。”

    至于朝鲜的意见,不在徐渭的考虑范围之内。大明发话了,朝鲜敢说半个不吗?

    朝鲜对于大明来讲,比西南的土司还要恭顺,甚至比很多土司管理的土地还要像大明的领土。

    朱翊钧随着走到海图旁,“徐先生有对付倭寇的经验,不妨将这些经验编纂成书,顺便向京营的将领传授一下经验。”

    “朕有预感,我大明与倭寇之间,必然有一战,空前的一战。”

    “而且,恐怕这一战,很快就要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