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和平收编是最好的,非要作死那就去死
作者:喵帝大人   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最新章节     
    朱元璋相信沈家行商经验丰富,会有办法的。

    这次到底是个意外,还是故意把差事办砸,好顺势卸了担子?

    ……

    七月中旬。

    陆知白接待了从贵州那边回来的几个人。

    有郎中,也有商人。

    往贵州那边行商,虽然麻烦一些,但收益也还行。

    郎中庞山又带回来了,可以治疗烧伤的药膏。

    还告诉陆知白:

    “侯爷,贵州那边已经修好了一条栈道,联通了毕节、归化、西溪、龙场等地……”

    陆知白听了,双眉一挑,轻笑出声。

    有了栈道,朝廷就会逐渐在那边开设驿站。

    太好了,是龙场驿,王阳明可以悟道啦!

    虽说修建栈道必然要花费不少人力,但修成之后,方便大山内外往来,利在千秋。

    而且,也能获取朱元璋的信任,对于彝族部落是性价比很高的工程。

    庞山犹豫一番,道:

    “侯爷,有一要事,草民不敢隐瞒……”

    陆知白挑眉:“说~”

    庞山道:

    “我和几个郎中在彝族山寨中,地位也算不低。

    因此得知,他们的首领【霭翠】,生了重病……”

    “他们自己的郎中束手无策,奢香夫人无奈之下,求助于我们。

    开了一些药,虽有好转,却无法断根……”

    陆知白听了,凝眸沉思起来。

    霭翠到底哪一年死的,历史记载自相矛盾,难以分辨。

    霭翠死后。

    贵州都指挥马烨,抱有强烈民族偏见,屠杀彝族,在灾年征苛捐杂税。

    他对暂摄贵州宣慰使的奢香,尤其忌恨不满。

    后来,马烨让士兵裸露奢香的身体,鞭笞奢香的背部,企图激怒彝族反击。

    如此一来,就变成了彝族叛乱,他就有正当理由平叛。

    奢香受此奇耻大辱,却深明大义,劝服了怒发冲冠的属下,避免了战事。

    但她也没有忍让。

    而是选择了降维打击,直接进京告御状!

    马烨被朱元璋砍头。

    而奢香开置栈道、约束子民不生事作为报答。

    彝族人无不感服朝廷的威德。

    可谓是皆大欢喜,前提是奢香的忍辱负重。

    但如果霭翠还活着,能提供不少助力,或许不会有这些事端。

    庞山凝重的说:

    “我知晓这霭翠,是贵州宣慰使,贵州现在虽有三方势力,但仍是以他为尊。

    他若是有什么不测,贵州局势还不知会如何变化,唉,只可怜劳苦大众……”

    陆知白微笑道:

    “你能有此见识,不愧是读过书的。

    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此事,我要先进宫禀报。”

    当天,陆知白就进宫,说明此事。

    朱元璋挑眉道:

    “你们那什么大蒜素,能否救治他?”

    陆知白略作思考,道:

    “不敢说。他若是器官病变了,那是没有办法的……”

    朱元璋点头说:

    “他们常年生活在山林瘴气中,于身体或许会有影响……”

    说着,又笑起来:

    “你在贵州那边,倒是消息灵通。”

    陆知白无奈道:

    “这只是一个巧合,通过叶长春等郎中,结识的人脉,他们又恰好敢去贵州闯荡……”

    朱元璋微笑道:

    “是么,咱倒是听说你,派了些人,去教他们汉学,还有一些耕作、生产之术。

    比如那木薯,在贵州就推广得很好,听闻味不甚佳,然可以果腹……”

    陆知白面不改色:

    “都是以陛下和太子的名义。”

    朱元璋笑道:

    “大兴教化,这是好事!哪怕是一个平民这般自觉,咱也不会多说什么。”

    说着,他叹道:

    “先前咱还不觉得有什么,见多了才知道,这彝族土人,真是相当乖觉。

    有很多蛮族,瞧不起汉人,更别说学习语言文字,根本就未开化……”

    朱元璋摇着头,一副头疼之色。

    陆知白笑道:

    “马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先得有个好首领,才能把部落带往正确的方向。”

    朱元璋点头说:

    “这倒也是。霭翠夫妇,论起能力心性,在异族头目中都算是不错的。

    最起码,那栈道是真修出来了,咱准备再设些驿站,以后派兵也方便些……”

    陆知白静静听着。

    而朱元璋垂眼思索片刻,说:

    “再等等吧。好歹,有个正式的请求。”

    陆知白便颔首。

    左右霭翠一时半会也死不了。

    他叫人稍稍暗示一下即可。

    其实他也希望,到处都不要有战事。

    和平收编是最好的。

    陆知白刚出去,就瞧见郭桓匆匆而来。

    郭桓对他拱手行礼,然后便进入大殿内。

    陆知白微微挑眉,离开。

    秋天还要西征,国库一定要撑住啊!

    ……

    ……

    先前,春三月时。

    倭国那边,派了和尚庆有、如瑶等人,献上了十几匹马,和当地的硫磺、刀扇等特产。

    这批使者,有不敬之词,态度傲慢。

    而且还没有携带表文。

    上贡的物品数量,也没有依照约定。

    这样一番态度。

    自然是让大明很不满意。

    有的大臣说:

    “或许是伪装成使者的骗子。”

    “也有可能是间谍,想要窃取我国的情报……”

    朱元璋心中对于倭国,已是相当不满,才不管到底是什么缘故。

    朱元璋拒绝了他们的进贡。

    命令礼部发文书,斥责倭国国王。

    于是,礼部就发去了国书:

    “大明礼部尚书向日本国王致意:

    国王你居住在大海之中,世代统治百姓,如今却不遵奉上天的旨意,不谨守自己的本分!

    只知道凭借环绕的大海作为险阻,依靠高山作为屏障,狂妄自大,肆意欺侮周边的国家,放纵百姓去做海盗。

    上天将要借他人之手,降祸于你,这是迟早的事。我奉大明皇帝的旨意,发公文给你——

    你如果不能明察事情的大小轻重,而效仿井底之蛙仰头看天,还自以为了不起,恐怕就是引发争端的根源。

    你读古书,却不了解历史,尔国起初叫做倭,后来厌恶这名称,于是改成日本。

    从汉朝历经魏、晋、宋、梁、隋、唐、宋各朝代,都曾派遣使者,向我泱泱华夏进献表章,进贡地方特产、人口。

    当时的帝王,有的授予尔等官职,有的封以王爵,有的通过联姻来表示友好。这都是因为你们归附仰慕的心意诚恳,才有的优厚回报。

    要是时而反叛、时而归附,与中原王朝产生矛盾,那就必然会遭受灾祸!

    比如吴大帝、晋慕容廆、元世祖都曾派兵前去征伐,俘获你们的男女后带回国内。

    一千多年来,过去的这些事都可以作为借鉴,希望你好好思量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