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共餐
作者:刘家十四少   港岛我能看见未来最新章节     
    第86章:共餐

    食堂里面,等大家都到齐,大伯拿出名册,将各处的带头人召集过来,一共有十九个。

    而李枝见到熟人刘素兰,悄悄的附耳低声说道:“素兰,听说那个李实想过来,但被阿罡拦下来了。”

    那个李实,刘素兰其实也说不上熟,只是到他们村看打戏,碰巧遇到几次,想不到被别人误会了。

    “阿星,我来介绍一下,这些兄弟姐妹,都是各村同宗,族长担保推荐过来的负责人。”

    “这是罗州县大房分支的刘骏龙,来了55人。二房刘骏麟,来48人。三房刘骏富,来79人。四房刘骏华,来108人,共290人。这是白州大房的刘勇盛,来35人。二房刘勇德,来45人。三房刘勇嘉,来78人。四房刘勇杰,来125人。五房刘勇昌,来28人,共311人。这是本地龙坡乡大房的刘麒昌,来41人。二房刘麒泰,来73人。三房刘麒炳,来272人。四房刘麒泽,来59人。五房刘麒成,来87人。六房刘德勋,来43人。七房刘德余,来65人。八房刘德广,来41人。九房刘德聪,来52人。十房刘德成,来22人。十一房刘德瑞,来78人。共833人。另外还有357人,是本村兄弟姐妹,和叔伯兄弟的亲戚。现在就由你这个做东的来说几句。”

    大伯说完,将名册交给了刘兆星,算是完成了任务。

    刘兆星站了起来,目光从所有人的脸上扫过,声音前所未有的严肃道:“大家都是自己人,我希望大家以后能团结一致!守望相助!同气连枝!在港岛这个地方,才有机会立足下去。”

    顿了顿,“可能大家不知道,在港岛这个地方,现在差不多有两百万人。”

    听说这个小小的地方,居然住着两百万人,大家几乎不过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他们的心里,就算是家里的县城,也不过二三十万人。

    整整相差十倍。

    而且,在来之前,都听说是去北海,却没想到来了港岛。

    看着大家的反应,刘兆星知道,有很多人可能不会相信。

    但是,只要待的时间一久,根本就不用他来说教。

    “大家或许不知道,这里还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一日三餐都成问题。

    那些没有工作的人,守不住底线的,可能会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所以,我希望大家,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要保持谨慎和警惕之心,不要轻易的相信任何的其他人。

    还有,这里人虽然多,但工资不低,一个月至少可能拿到三十元。

    换成银元,有二十。

    比我们家乡,已经好过很多很多!”

    再次从刘兆星嘴里证实,一个月可以挣到二十大洋,很多人的眼里顿时放光!

    甚至不少人的心里,特别的激动!

    在老家,甚至两年都可能挣不到这个数。

    而且,要做佃农打工,能有顿吃的就不错了。

    所以,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发财娶妻成家的机会。

    “但是,我既然找大家过来,就不会让大家,只拿这么一点工资。

    我希望大家每个月,至少能拿到一百元的工资。

    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可以在港岛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成家立业!”

    只是这么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大家发自内心认同了刘兆星这个人!

    即使现在住的是铁皮房,但已经比很多人在老家,住的地方好上太多了。

    更遑论,有机会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了,娶妻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好了,大家远道而来,也很累了,我就不多说了,请大家吃顿好的,然后好好休息,之后再来安排。”

    说完,刘兆星挥了挥手,厨房那边,马上就有人将菜送上桌。

    而一众亲堂兄弟姐妹们,除了刘武走不开,都分坐至每一桌作陪,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大铁锅猛火炒的回锅猪头皮,放了紫洋葱后,鲜甜的味道香喷喷的,让大家伙都有点坐不住了。

    接着,上的是家乡的特产,石龙白切鸡。

    熟悉的花生油煎香的味道,还有香菜,想想口水都流出来。

    紧接着,又上了扣肉、红烧鳙鱼、蒜苗炒公鸡、白切猪肚、糖醋咕噜肉、虾米木耳瘦肉丝煮湿粉、山姜焖老鸭…

    都是地道的乡土风味,就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吃不上一次。

    即使是地主老财家办酒席,也不过如此。

    所以,尽管大家吃得很香,却不由自主的想到家乡的那些亲人,似乎从来没有吃过这么丰盛的饭菜。

    很多人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家里人,过上这样美好的生活。

    就连大伯和五叔,也是生平仅有的一次,吃得这么丰盛!

    他们远比在座的这些年轻一辈,看得更加清楚,这里是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地方。

    而就在三十多年前,他们的父亲,迫于生存压力,原因是那里的土地,已经养不活这么多人了,所以被迫从族里分了出来,带着他们这些子女,来到了官塘村。

    拿着仅有不多的钱,开始购置屋地土地,在几个一起过来的堂叔伯的帮助下,搭建了几间抹着泥墙的茅屋,有了安身之地,然后不停的开荒。

    那个时候,没有钱买耕牛,只能依靠人力,拿着锄头,不停的挖。

    而生地又常常有很多石头,这一锄头下去,常常是火星飞溅,被弹得双手发颤,血泡冒起,水泡破茧,痛得只能咬紧牙关,不时连连扎紧裤头带,憋着一口气提力。

    即使如此艰难,但一众兄弟姐妹们,还是没有向命运屈服,拼命的劳作。

    但水旱田瘦薄收,水稻亩产,不过百多斤,还得番薯芋头木薯田薯这些杂粮,却始终不能维持,还得到地主家打短工。

    除此自耕自织之外,一家大小,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增收。

    平时脚上所穿是草鞋,身上所穿是麻布衣。

    一生之中,或者只有娶亲,才有机会置办唯一体面的衣服。

    一年到头,都难见到三两油水。

    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

    从无到有,筚路蓝缕。

    其中的艰辛,流过多少血汗,非亲历者不能体味。

    想想那个时候,常常半夜饥肠咕噜饿醒。

    那时的黑夜,有多么的难熬!

    恐怕脑子里,除了饿!还是饿!浑身都在发饿!

    毕生难忘!

    甚至刘麒章都不想去回忆!

    而且,平时除了耕种,还要坚持练武,防备外来的劫匪的入侵抢掠。

    有时听到风声,常常十天半个月,夤夜巡逻联防,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个中滋味,不是今天这些年轻人能够体会的。

    现在想想,都不知道当初是怎么熬过来的。

    好在家道虽然衰落,但父母辈尚能识文断字,苦心坚持教子育女,不曾落下。

    所以,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侄子侄女们,都或多或少,沾了一点光,至少在娶亲这方面,没有什么可忧心。

    兄弟二人,默默的对视了一眼,心里似乎已然有了决定。

    在刘罡还没有回去之前,老爷子早就暗中和大家商量过了。

    只是没有眼见为实,大家心中还是存疑。

    现在已经没有了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