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汴州后,耶律德光给天下各镇送去抚慰诏书,各位节度使、观察使们几乎全都上疏称臣,表示坚决拥护大辽中央,坚定地站在以耶律德光同志为核心的朝廷领导下。耶律德光传唤进京朝觐的,没有一个不是快马加鞭,屁颠儿屁颠儿前去报到拜码头的。全天下只有两个藩镇拒绝了耶律德光的诏书:泾州彰义军节度使史匡威,秦州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关于他们的事迹将在稍后详述。总之,耶律德光得到了他想要的局面,入主汴州,四方称臣。理论上,后晋的全部领土除泾州、秦州这两个西北偏远小镇之外,已经全部成为契丹人的领土。各方贿赂源源不断地送到汴州,各种恭维奉承的话充斥着耶律德光的耳朵,使得本就狂妄自大的耶律德光更加目空一切。如之前所讲,消灭后晋使得他褪去了礼贤下士的面具,对待汉人谋士也不再言听计从,而是愈发地刚愎自用,连张砺的苦谏也置之不理,“上不从”。耶律德光对治理中原失去了耐心,不屑于潜心研究中原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而是粗暴地、想当然地发号施令。那么他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答:接着奏乐接着舞。耶律德光大肆纵酒作乐,好经常公开表达自己对中原文物制度的不屑和蔑视,据记载,他经常对文武百官说:“吾国事,汝草不知也。”【亡国灭种】在完成了政治布局之后,耶律德光在汴州登基称帝,以中原人能听懂的方式向天下宣布契丹人对中原的统治。正月的月底,耶律德光把后晋的文武百官召集到皇家庭院中开大会,会上,耶律德光开门见山道:“我们契丹幅员辽阔,地域广大,方圆好几万里,仅大酋长就有二十七人。而你们中原的文物制度与契丹完全不同,所谓我打算从你们汉人中选一人当你们的皇帝,各位的意见如何啊?”他是面对中原人说的这话,中原人对这种作秀早已见怪不怪,你懂得。于是,文武百官异口同声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无论是契丹人,还是汉人,全都拥护陛下当皇帝!”耶律德光照例表示一下谦让,“哎呀,这样就不好了嘛,我是真心想还政于汉的,汉人治汉嘛。你们给我推举一个贤才。”文武百官异口同声,还是坚持刚才的意见,统治中原,非您莫属。于是,耶律德光只好勉从众意,“这可是你们说的啊!那我就委屈一下,受受累吧。”公元947年,2月1日,耶律德光身穿汉人天子的礼服,登上金銮殿,在中庭设置了皇家乐团和皇家仪仗队,演奏着新君登基的专属bgm,文武百官入朝称贺。在这一天,耶律德光宣布改国号为“大辽”,改年号为“大同元年”,大赦天下。同时宣布从今往后,节度使、刺史等不准再招募牙兵,也不许购买马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非要矫情的话,在公元947年,中原被契丹人正式统治。后梁与后唐有半年的重叠共存期;后唐与后晋亦有短时间的重叠;然而后晋与后汉之间,却有一个断档。946年12月,后晋灭亡,但耶律德光并没有立刻扶持傀儡,而是直到一个多月后的2月1日,才宣布改国号为“大辽”,从法理上来说,中原土地从此正式成为大辽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半个月之后,2月15日,刘知远在太原建国称帝,建立后汉,又经过4个月的争夺,最终于6月份进入汴州。也就是说,后汉与后晋并非无缝衔接。于是有人借题发挥,抖出一个“冷知识”,说“五代”应为“六代”或“五代半”,因为契丹人的大辽曾夹在其中,更有甚者直接喊出中原汉人“亡国灭种”。这就危言耸听了,不全面,不准确。耶律德光虽然入主汴州,登基称帝、改换国号、改元大赦,但契丹人对中原的控制一直停留在了“名义上”的范畴,除了汴州及河北地区是被契丹实质控制外,广大中原领土属于“传檄而定”,地方藩镇向契丹称臣,只是权宜之计。契丹在地方根本没有军事存在,县一级的就已经失去管控,根本没有一竿子插到底,这导致后来中原民众脱离契丹时,连“监军”都没得杀。换句话说,这个“大辽”在中原地区根本不是中央集权制,而是披着中央集权制外衣的类似封建制的不伦不类的怪胎。既做不到集权,也不愿意封建,纠结了几十天而已。而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天里,中原人的反抗此起彼伏,不亦乐乎。【十面埋伏】1,西北雄风耶律德光入汴后,派使节携带抚慰诏书送往天下各道、各镇,各镇节度使、各道观察使几乎都接受了诏书,并上疏称臣。在绝大多数中原汉人跪地投降的时候,帝国西北方传来了一个强硬的声音。泾州彰义军节度使史匡威整军备战,拒绝向契丹称臣。史匡威,“红三代”,他的父亲是史建塘,人送外号“史先锋”,是与周德威齐名的河东猛将,丁会献潞州投降后,朱温率大军反扑潞州,史建塘夜袭梁营,吓得两军不敢离营外出,相互警告,说一定要躲着史先锋。柏乡之役时,史建塘与周德威合力击败“王铁枪”王茂章,据小说演绎,史建塘与王茂章单挑,打得王茂章口吐鲜血,在五代英雄中,排行第二,仅次于李存孝。讨伐镇州张文礼时阵亡。要说起史匡威的祖父,那就更是大名鼎鼎,那便是李克用帐下名将——史敬思。李克用遭遇“上源驿事变”时,史敬思如许褚附体,独自一人在汴桥断后,力战而亡,为李克用赢得了时间。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400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