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我们成功了!
作者:可乐要加糖   学霸之巅最新章节     
    在更换成微纳结构材料之后,收集效率相比之前提高了不少,但也只维持在12%左右。

    而且,收集效率波动比较严重,非常的不稳定,光源品质也出现了下降。

    这样的实验结果,实用意义是非常小的。

    而这一次新的实验,大家也都非常希望,能够做出更高的收集效率,同时也能保证光源的品质。

    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实验即将开始了。

    “我们先用重复频率为79 MHz的皮秒激光,进行双光子共振激发。”王相武说道。

    吴鸿利用仪器调整着激光的参数,以保证激光的波长,在激子线与双激子线之间。

    在π脉冲处,利用雪崩光电二极管,对光子进行着计数工作。

    随着实验的进行,实时的吸收效率数值,也在仪器中反应了出来。

    而当大家看到数据之后,都是一脸激动的表情。

    “这么高的吗?收集效率竟然已经达到了90%左右!”

    相比上一次的12%,这样的提升,无疑是质的改变。

    当然,现在的收集效率,只是比较粗略的,没有经过任何修正的收集效率。

    实际的收集效率,应该还会更低一些。

    在做完几组数据后,王相武决定,先对这几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毕竟刚才90%的收集效率,还是有一定的水分的。

    只有通过修正后的收集效率,才是更有说服力的。

    吴鸿打开软件,完成数据的同步后,对刚刚的几组数据进行着处理。

    在实际的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扣除光路的损耗,并进行APD效率修正,才能得到最终较为精确的收集效率。

    完成了数据的处理后,最终的收集效率出现了。

    “85.3%?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还没有达到90%这样的超高效率。

    但与之前的12%相比,这无疑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虽然说这只是单光子的收集效率,但确实已经远超我们的预期。这样高的收集效率,完全可以说是具有实用性的!”

    看到最后的结果,王相武的心情非常的兴奋。

    这证明了,徐佑所设计的新型光源结构,确实是非常成功的!

    吴鸿对此也是感到十分激动。

    虽说在看到徐佑设计图的时候,吴鸿就有一种预感,这绝对会是一个具有突破性的设计。

    但毕竟理论与实际并不完全划等号,只有真正做出了理想中的实验结果,才能证明理论是正确的。

    这几个月来,吴鸿也一直等待着实验开始的这一天。

    而今天的实验结果,终于证明了这个新型光源结构是成功的。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纠缠光子对的实验吧。”

    相比单光子,纠缠光子对的收集效率会更低一些。

    但只要能达到50%以上,就算是比较不错的效率了。

    在完成了几组实验之后,吴鸿再一次进行着效率值的修正。

    与单光子不同的是,这一次,需要对双激子态准备效率和纯度进行修正。

    而当看到修正后的收集效率后,大家的心情再一次振奋了起来。

    “75.4%!已经大大超过50%了!”

    能把纠缠光子对的收集效率,做到这样的一个级别,已经是非常震撼的一个数据了。

    这一下子,整个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也终于可以稍稍释放一下几个月来压抑的心情。

    这个有关华夏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课题项目,在大家的心里,意义都十分的重大。

    即使短期内无法对外发表科研成果,大家也并不会因此而忽视这个项目。

    作为华夏顶尖的科研人员,他们都想为国家尖端科技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儿贡献。

    “好了,都沉稳点,实验还没结束呢。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行。”

    王相武努力抑制住内心的喜悦心情,督促大家冷静下来,继续进行接下来的实验。

    仅仅高的收集效率,并不能完全代表光源结构的实用性。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光子的纠缠保真度、不可区分性的测量。

    在持续几天的实验之后,各项数据也都完成了测量和修正。

    除了非常高的收集效率之外。

    光子的纠缠保真度,以及光子的不可区分性,同样在非常高的范围内。

    “通过光栅分光,将激子光子和双激子光子分别送往一端,我们最终得到了88.6%的纠缠保真度。通过对两个激子光子的干涉测量,激子和双激子光子的不可区分性,也分别达到了90.1%和90.3%。”

    对于这样的结果,实验组也再没有了任何的奢求。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徐佑所设计的新型光源结构,都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这样的突破性成果,已经不仅仅是可以在顶刊上发论文的程度,更是可以直接用于光量子计算机上的突破性技术。

    这一次,徐佑又成为了项目中的关键,贡献出最重要的光源结构设计。

    而其他的实验组成员们,即使没有徐佑那么突出的贡献,但也都为这个课题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在短暂的庆祝后,王相武也很快决定,将这一成果告知给韩书斌院士。

    “因为是内部的课题项目,先不用太注重格式,把关键的理论、图像、实验数据表示上去就可以。等之后正式上交项目论文的时候,我们再提供标准的论文也不迟。”

    王相武知道,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米国也一定在进行着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研发。

    在这关键的时刻,每一项新技术的突破,都是非常重要的。

    毕竟不是向期刊上投递论文,就不需要那么去注重格式了。

    韩书斌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也立即邀请王相武实验组来到华科院。

    毕竟有些东西,仅仅通过论文是无法完全体现的,还需要进行更详细的交流才可以。

    到了约定好的日子,王相武是带着这个项目的核心成员,一起来到了华科院。

    作为新型光源结构的设计者,徐佑自然也在其中。

    办公室内,韩书斌一边喝着茶,一边等待着王相武实验组的到来。

    “蓟大的科研团队最近表现确实不错。上一次乔森实验组,在超导量子领域做出了不错的实验成果。这一次,王相武实验组又在光量子领域有了突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