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路的脑子没坏,他并不认为嬴政这是在威胁自己。
此刻,摆在自己面前的就只有这两个选择。
供出为自己提供信息的人,然后去死。
或者,继续坚定的不开口,然后带着颜家九十五口人一起去死。
对于颜路来说,目前唯一值得庆幸的事情,就是他可以免受刑罚之苦了。
可现在,颜路却恨不得嬴政让人给自己千刀万剐。
带着皮肉之苦慷慨赴死总比带着满心愧疚憋屈的死去要好。
虽说颜路刺杀嬴政并不是为了家国百姓,但他可是荀况的亲传弟子之一,加上又是颜回后人,可以说是正统的儒家传人。
在他的心中,仁、义、礼、孝这些东西可是比他自己的性命都重要。
他会来刺杀嬴政,也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仁义礼孝。
可现在,颜路原本十分坚定的眼神,已经开始变得挣扎与绝望。
只不过,嬴政根本就不在意颜路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到底是谁给颜路通风报信,让他有机会来行刺自己,其实嬴政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猜想。
不管颜路选择哪一个,嬴政都能找出那个通风报信之人。
当然,身为皇帝,嬴政的话自然也是一言九鼎,只要颜路松口,那么颜家的人他自然就不会去动。
“许七,让农家的子弟们将这些稻谷都收割下来吧,整个大秦现在可就只有这些,交给农家弟子朕才放心。”
嬴政也没有催促颜路立马做出决定,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院子里的那些水稻。
一株水稻上大概有30根稻穗,每根稻穗上有200颗左右的稻谷。
虽然每株水稻的长势各有不同,但大概也都在些数字附近。
一千株水稻,大概能收下1000乘30乘200,共六百万颗种子。
六百万,看上去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重新种下之后,也就只能种满不到一百五十亩的农田。
即使这些稻种在第二次种植的过程没有大规模损失,再过一年也才能满足不到十万亩地。
对于大秦三千余万百姓来说,也还得再过两年才能够用。
所以,一开始的这六百万颗稻种至关重要。
比较幸运的是,土豆和番薯这两种作物马上就可以在全国普及了。
虽然农家子弟已经发现,长期种植这两种作物对土地会造成损害,但只要不是连续种植,问题就不是很大。
等许七领命去召集自己的徒弟之后,嬴政才又看了一眼颜路。
“颜路,你慢慢想,等农家弟子割完这批稻谷,朕再来听你的答案。”
说着,嬴政便带着众位大臣再次返回种植水稻的院子。
没过一会儿,就看许七带着一群和他一样浑身黝黑的年轻人从远处浩浩荡荡地跑过来。
每个人身上穿着的都是大秦底层百姓才会穿的粗布麻衣,手里拿着收割水稻的工具。
相比于其他学派的子弟,这些年轻人完全就不像是温文儒雅士子,反而更像是村子里即将进行秋收的农户。
看着他们高涨的情绪和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嬴政的内心却有那么一点点复杂。
“希望只是个别人吧。”
想着,嬴政转身看向院子里的水稻,开口说道。
“许七,给朕拿两副农具。”
许七闻言,立即从身后的弟子手里拿过两把镰刀递交到嬴政的手里。
嬴政接过镰刀,将其中一把递给站在自己身后的扶苏。
“扶苏,你跟着朕一起下地,跟在许尚书后面一起割稻子。”
“是,父王。”
对于嬴政的这个命令,扶苏并没有什么异议,他在上郡待了两年半的时间,虽说并没有真正的加入到修建长城的工作中,但在众多皇子中,他也算是吃过苦的。
李斯、萧何等人见状,也纷纷想要从农家弟子手里接过他们的农具。
皇帝和大皇子都已经要准备下地了,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能站在路边看着呢。
只是,这镰刀还没有落到大家的手里,嬴政便转头看了他们一眼,只看了一眼。
“你们要干嘛?对大秦的百姓来说,这一颗稻谷价值千金,你们连这镰刀怎么拿都不知道就别下来捣乱了!”
说话的间隙,嬴政的目光则是一直盯着农家弟子的手和他们手里的镰刀。
他也不会拿镰刀。
大秦虽然没有临时抱佛脚这一句话,但这种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事情,很多时候并需要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
只是,面对嬴政的‘训斥’,众大臣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他们知道他也不会用镰刀,他也知道他们知道他不会用镰刀。
可这个时候,现场却没有一点声音,大臣们也只能默默地收回自己即将接过镰刀的手。
还好许七虽然把大部分心思都放在了农事上,但他也是这个年代少有的读书人,别看他一副乡野老农的模样,能坐到农家领袖这个位置,他察言观色的能力自然也不会差。
“陛下,您跟在老臣身边,这一垄稻谷就交给陛下和公子了。”
一垄稻谷数量也没有多少,既然皇帝陛下想和公子体会民间疾苦,许七自然不会扫兴。
再说了,收稻谷本身就只是一个体力活而已,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有技术含量的是如何快速的把稻子割下,毕竟收稻子这件事情在百姓中是一件和时间赛跑的事情。
现在这地里总共就一千株稻子,慢慢割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许七给出台阶,众人顺势就走了下来。
于是,一幅足以载入史册的世界名画诞生了。
身穿黑龙袍的始皇帝嬴政带着自己的大公子扶苏,和一群农夫打扮的农家士子弯腰在地里割稻子,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幸福的表情。
田边,站着这时代表整个大秦帝国最高权力的几位大臣,以及刚刚行刺完嬴政被绑着的三位刺客。
大臣们的脸上带着欣喜与崇敬的表情。
三位刺客,张良满脸震惊,颜路一脸死灰,壮汉铜锤则是懵懂中带着些许憧憬,刚刚那些粮食要是能天天吃到就好了。
据随行史官记载。
【始皇三十八年秋,农家许七,育稻高一丈有余,获封大学士称号。
始皇帝携公子扶苏亲下稻田,为民取粮。
余,史家左子诚,幸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