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一年,六月中旬,德阳殿内。
刘宏手里拿着一封密报,正看的入神,这封密报正是坐镇西域的曹操发来的。
根据密报所说,曹操从去年开始,就进驻到了大宛,并在李儒的配合下,以练兵的名义,不断率领鲜卑和匈奴骑兵对贵霜边境进行袭扰。
如今,受到袭扰的贵霜百姓,纷纷内迁,东北边境,一百里内已经成了一处无人地带。
随着边境近三十万边境难民的涌入,不仅使贵霜边军无暇他顾,同时也牵扯了贵霜官府大量的精力。
这样一来,位于贵霜北部的康居国,也就彻底暴露了出来。
而这康居国,又是鲜卑与匈奴西进的必经之路。
因此,曹操这才在密报中,向刘宏请命,想要拿下康居,打通鲜卑与匈奴的西进之路,好让他们尽快离开西域。
近两年,为了加强大汉对西域的控制,刘宏派遣了大量的官员到西域各国任职。
如今,虽然西域各国仍旧顶着国家的名头,但其实际的控制权,已经全在大汉的手中,各国的百姓们也是只知大汉不知国家。
刘宏只需一道诏书,便可将那些国王废黜,将西域真正纳入大汉的版图。
当然,这也一直是朝廷和西域百姓们一直盼望着的事情。
现在唯一的问题,那就是驻守在乌孙和大宛的鲜卑人和匈奴人。
如果大汉将西域纳入版图,鲜卑人和匈奴人,就必须要离开那里。
毕竟是大汉的领土,是不允许有外族军队驻守的,即便他们已经向大汉称臣,那也不行。
所以,拿下康居,为鲜卑人和匈奴人打通西进的道路,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有这样,鲜卑人和匈奴人才能离开西域,大汉才能将西域纳入版图之中,而他曹操和一众驻守西域的将领,才能获得开疆的荣耀与封赏。
这也是曹操为什么发来密报想要拿下康居的主要原因。
“文若,你也来看看!”
看完曹操的密报之后,刘宏不由轻笑一声,将其递给了一旁的荀彧。
荀彧看完之后,也是笑了笑:“陛下,看来曹将军,这是有些着急了!”
刘宏笑着摆了摆手:“是啊,他这是听说了朕派玄德、文台他们远赴海外,心里有些不平衡了!”
远渡他国,组建势力,裂土称雄,这对于曹操而言,可谓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因此,曹操这才急于解决西域的事情,好让自己腾出手来,也像刘备他们一样,去到海外为大汉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一旁的荀彧沉思片刻,建议道:“陛下,臣以为这样也好,如今贵霜在袁绍、戏志才、贾诩几人的搅弄下,已经陷入了夺嫡漩涡。
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朝堂之上,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插手西域与康居的事务。
朝廷早一日将西域纳入版图,便多一日的时间来调兵遣将,为将来远征做好准备!”
“不错,文若这个建议很好,如今西域已经是我大汉的囊中之物,早一日拿下,也早一日安心!”
听完荀彧的建议,刘宏也是一脸认可的点了点头。
虽然此时的西域仍旧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各国百姓之间的隔阂,不同地域之间不同的政策施行,以及西域人的教化等等。
这些问题,不是说慢慢来就可以解决的,因此,再拖下去也没什么意义。
有时候可以温水煮青蛙,但有时候就需要快刀斩乱麻。
不管怎么样,先把西域吞并了再说,至于各种潜在的问题,那就一刀切好了,文的不行,那就来武的,反正现在大汉除去西北的东羌之外,已经没有了其余边患,完全有精力来解决这些问题。
想通这些之后,刘宏随即在曹操的密报上批复了一个“准”字。
随后,刘宏又在下方写了一行小字:安心镇守、勿做他念!
批复完之后,刘宏将密报递给荀彧吩咐道:“去,把这封秘报送去枢密院,让参谋部派遣一个参谋观察团去曹操手下听命!
并令内阁,加封曹操为镇西将军,继续镇守西域!”
“陛下您为何……?”
荀彧不由微微一怔,有些不解的看向了刘宏。
据他对天子的了解,当今满朝文武,就数曹操最受陛下看重。
他原以为天子会明白曹操的心意,等解决西域问题之后,就派他远赴海外,去像刘备他们那样,去开创一个新的世界。
结果,天子不仅没那个意思,反而还着重点明了,要求曹操继续镇守西域,这不禁让荀彧有些不太理解了。
看到荀彧一脸不解的样子,刘宏却是摇了摇头,一脸无奈道:“看来文若也是误解了朕的想法了?”
“这……”
荀彧微微一怔,随即躬身一礼:“还望陛下明示!”
刘宏压了压手,示意荀彧坐下之后,缓声道:“朕派玄德、文台他们出去组建势力,不过是作为一个后手而已。
大汉短时间还是无法对罗马和安息做什么的,眼下的首要目标,还是贵霜。
再加上东南与西南海域的诸多国家和海岛,光是解决这些,就可能需要几十上百年的时间。
至于罗马与安息,只能以租界和殖民的方式来对待,想要占领的话,怕是很难。
因此,有玄德、文台他们就足够了,再派人去,也是于事无补。”
听完刘宏的解释,荀彧不由抬头看了看悬挂在天子后方的那幅舆图。
这幅舆图,是今年重新测绘标注的,其中,大汉东南海域与西南诸国,标注的尤为清楚。
荀彧也顿时恍然,看来陛下的重心,还是南洋及西南诸国。
毕竟,这些都在自家门口,想要占领统治,还是可行的。
至于罗马与安息,大汉最多也就是将其弄得四分五裂,并占据其中一块地方,用来维持大汉的影响力,想要全部占领的话,明显有些不太现实了。
“怎么样,文若可想明白了?”
“回陛下的话,臣明白了!”
“那就好,想远一些是好的,但做事,还是要着手于眼前!”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