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军器图说(下)
作者:柯久   大明日不落最新章节     
    自西直门而出,纵马疾驰五十余里,越过一片种植着大量番薯,土豆等农作物的农田,便是来抵至西山南麓余脉,此地三山环抱,正是扩建之后的军器局所在的位置。
    早已等到通知的岗哨,早早的自箭楼之中而出,跪在被修整过的道路两旁,冲着前来的天子见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整齐划一的呐喊声自山谷之中悠然响起,引得山林中的飞鸟惊声四起,还有不知名的野兽吼叫声传来。
    \\\"免礼,平身。\\\"
    纵马在这些兢兢业业的京营士卒面前停下,随后在早已等候在此的神机营总兵马祥麟的搀扶下,翻身下马。
    军器局原本隶属于工部,但荒废多年,早已不堪重用,制造火器的重任逐渐转移到了京师西侧的王恭厂以及宫内兵仗局的身上。
    待到朱由校继位之后,便是大笔一挥在,自内帑中拨发银两,扩建修缮兵器局,并且将其从京师之中搬迁到了北京西侧的山谷之中,并且令重兵看守,堪称大明第一要地。
    自天启元年开始,数之不尽的火铳以及兵刃铠甲自这里而出,被源源不断的运抵至辽东以及大明各地,装备在大明的官兵之上。
    军器局已然在不知不知觉间成为了大明第一\\\"紧要\\\"的地方,非但有工部尚书徐光启常驻,更有内宫而出的主管太监王体乾等人寸步不离。
    望着眼前焕然一新,规模比之地震前更加宏大的军器局,朱由校心中也是豪气万丈,这便是大明的国本,这便是他敢于向林丹巴图尔输送物资的底气。
    \\\"徐卿家,怎么不见毕卿的身影。\\\"
    在前来迎接的臣僚中扫视了一圈,朱由校没有发现那个让他为之激动的存在,不由得有些诧异的问道。
    他今日驾临军器局,便是为了寻找工部给事中毕懋康,但是却没有发现他的身影。
    \\\"陛下,许是还在里面忙吧。\\\"
    \\\"您也知道,他这个人一忙起来,便是不管不顾的...\\\"
    闻听朱由校问询,一旁作陪的工部尚书徐光启连忙躬身回道,脸上涌现了一抹尴尬的笑容。
    这个毕懋康,自己今日进宫之前,特意派人叮嘱他,告知陛下今日会驾临军器局一事,万万记得主动相迎。
    但瞧眼前这情况,明显是被忘于脑后了。
    \\\"无碍,一起去瞧瞧。\\\"
    听到徐光启的解释后,朱由校一脸恍然的点了点头,冲着位列右侧的京营诸将摆了摆手,率先朝着前面走去。
    自从他扩建军器局,并且在徐光启,毕懋康,汤若望以及一众葡萄牙炮手的帮助下,成功的改良了火铳之后,京营诸将来这军器局的频率便是越来越高。
    神机营总兵马祥麟麾下的神机营规模也是在不断地扩大,一直在吸纳精锐的京营士卒。
    对此,朱由校一直持默许的态度,没有加以任何的干涉。
    在热兵器问世之前,无论是曾经独领风骚的轻骑兵亦或者开创了蒙古辉煌霸业的重骑兵都是战场上无可争议的大杀器,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但随着热武器的问世,骑兵在战场上占据的主导地位便是日益下降,虽然仍是足以决定胜负的关键,但已是有许多办法可以克制。
    包括朱由校在内的大明君臣皆是清楚,单论个人勇武,除了天生神力以及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精锐之外,普通兵丁完全不是自幼生长在马背上的蒙古人和终日与野兽搏斗的女真人的对手。
    但火铳的问世,便是可以将双方拉到同一起跑线。
    一个神射手,需要天生神力的同时还要夜以继日的训练数年方才能够诞生,但火铳却是可以将这个时间缩短到一年,乃至半年。
    只需要有足够稳定的火铳以及充足的弹药,来让官兵训练。
    为此,朱由校大力提拔了徐光启,毕懋康,汤若望等人,为的就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出新式火铳,争取在正面战场,凭借着无可比拟的火力,轻松碾压女真人和蒙古人赖以生存的铁骑。
    事实上,朱由校从来就没有真正指望过倚靠沈阳城中的关宁铁骑平定女真,收复辽东,他真正所仰仗的还是被其寄予厚望的京营士卒,以及他们手中的新式火铳。
    \\\"陛下,毕大人就在那。\\\"
    就在朱由校闲庭信步,神色轻松的打量着这座冉冉升起的军器局的时候,便听到耳畔旁传来一道有些惊喜的声音。
    顺着心腹大伴王安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户部给事中毕懋康正身着一身简朴的甲胄,手拿着一杆火铳,正低声与几名匠户模样的人低声说着什么。
    \\\"走,去瞧瞧。\\\"
    见到如此情况,朱由校脸上的兴奋之色更甚,脚步也是带上了几分轻快,脑中不由自主的回想起昨日太阳落山之际,王安神神秘秘递给他的一本图书,言说是工部给事中毕懋康最新呈递上来的。
    朱由校本是打算前往坤宁宫与自己的皇后用膳的,但听到是毕懋康所做便是来了兴趣,当其看到封面上书写的\\\"军器图说\\\"四个大字的时候更是心神激荡,不可置信。
    这是毕懋康结合了自生所学,呕心沥血撰写的一本介绍火器,叙说军器之制造,使用与威力的图书。
    在原本的历史上,于崇祯八年问世,书中记载了一种“自生火铳”,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燧发枪\\\"。
    但很可惜,这本足以改变历史的书籍并没有得到当时的崇祯皇帝的重视,而且很快就遭到了清朝统治者的封杀。
    一直到了道光年间,才重新刊印成册,明发天下。
    近些年,毕懋康等人虽然不断改进了火铳,并且也逐渐达到了\\\"燧发枪\\\"的程度,但始终有些瑕疵。
    却没想到,这本应当于崇祯八年问世的图书竟是提前了十年问世,并且毕懋康在书中所呈奏的\\\"自生火铳\\\"更是与记忆中的燧发枪没有半点差别。
    故而经历了一夜的激动过后,朱由校便是迫不及待的领着一众心腹前来军器局,他要亲眼瞧瞧大明的燧发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