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攀攀科技树(上)
作者:万事顺心   回到大陈当王爷最新章节     
    鹭岛距离沙澳湾也不过三四里,说话的功夫,船已经驶入鹭岛后世思明区一带,这里距离五缘湾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只是陈逸的坐船并未驶向五缘湾,而是在岛南的曾厝垵湾下了船。
    曾厝垵湾此时面积极大,呈三角形,箭头向里可以延伸至环岛干道一带,是一座优良的海港。宋明时期,曾厝垵曾是厦门岛重要的一座海港。
    五缘湾港阔水深,水质良好,四季沐风,是一处上好的良港。只是五缘湾在陈逸的规划中,是作为商港和货物集散地使用的。而铁冶污染太过严重,和商港放在一起会影响环境。加之鹭岛砂铁多在东海岸,且新型高炉属于机密,所以铁冶就设在后世御屏山下的曾厝垵,远离五缘湾港区。只不过曾厝垵还没有这个名字,因为铁冶所在,所以叫做铁冶湾。
    高炉是由一处小丘挖建而成,炉体并非这个时代常见的椭圆形,而是后世宋朝时才出现的圆锥形高炉。高约6米,中心炉径为3米,有效容积约在43立方米上下。与后世的高炉相比,这座高炉可谓是小的可怜,不过放在这个时代,却已经称得上大型高炉了。
    这个时代并非不能建造大型高炉,而是受制于鼓风设备的落后。这个时代鼓风设备多为水排,也就是以水力或者畜力压缩皮橐鼓风。这种皮橐刚性不足,又没有弹簧作骨,鼓风的效果并不好。
    如汉代古荥大型高炉为例,四个皮橐同时鼓风,容积也不过44立方米。若是达到4米以上的高度,用橐鼓风,煤气很难穿过高炉,造成燃烧不足。
    有鉴于皮橐效能的不足,所以陈逸就改进了鼓风设备,跳过宋代刚性稍好的木风扇,直接采用后世双动式活塞风箱,以水排带动鼓风。有鉴于此,所以陈逸才敢于筑建远超这个时代的大型高炉。
    高炉在中国的应用远早于欧洲。只是这个这个时代的高炉都是开放性高炉,高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达近千度的高温废气,顺着炉口排放到外面的空气当中,造成热能白白损失。同时为了使燃烧更加充分,就需要吹入更多新鲜的空气,而这些温度低的新鲜空气持续不断的吹入,势必会消耗热量,降低炉膛内的温度。所以在蓄热室未发明以前,高炉的温度一般都比较低,尤其是在燃烧值更高的焦炭没有使用以前,冶炼出来的生铁多是溶化不足的半液态铁水。
    众所周知,生铁由于含有杂质较多,在1100度左右就开始溶化。而碳还原二氧化硅的开始温度为1410c。所以若是温度达不到1400度以上,硅就不会被还原,出现不了铁碳硅三元合金的铁水,只能出现铁碳二元合金的铁水。且炼出来的铁水杂质较多,所以很难炼出上好的生铁。
    不过使用了蓄热室以后,高达近千度的烟气被重新利用,本来损失的热量被重新利用,用于加热蓄热室的管壁和栅网,将热量存储起来加热鼓入的冷空气。不仅避免了冷空气降低炉温,反而会增加炉膛的温度。如此一来,炉膛的温度轻而易举的就能提升到1450度或更高的温度,冶炼出来的铁水也就成了铁碳硅三元合金的上好铁水,可以直接用来铸造各种质量比着这个时代要好的多的铸铁农具或者兵器。
    陈逸设计的蓄热室和后世西蒙斯式蓄热室稍有不同,毕竟后世西蒙斯式蓄热室主要用于平炉炼钢,而且燃料以煤气为主。而这个时代却是以高炉冶铁,虽是高炉,不过改造起来也并不麻烦太多。将敞开的炉口用滑动式水泥耐火砖板密封起来,从炉口左右两侧各开挖并铺设两条烟气通道直通下方,于炉缸和炉腹之间两侧各设立两个蓄热室,与烟气通道相连进行热交换。
    当左侧蓄热室蓄热完毕,关闭左侧通道后双动式风箱开始鼓风,通过蓄热室将热空气通过风口鼓入炉膛。烟气则通过右侧通道进入右侧两个蓄热室进行加热,并排出废气。当左侧蓄热室的温度因为鼓入空气降下来以后,右侧的两个蓄热室也已经蓄热完毕,此时再由右侧鼓风。如此循环往复,就能保持鼓入炉膛的新鲜空气始终是热空气,以提高炉膛内的温度。
    至于格子砖陈逸就没有太多的选择了,只能用多孔径的空心砖代替。好在空心砖的制作并不需要多高的技术,这个时代烧制起来并不困难,只不过孔径和排列相同就行。空心砖质量轻、强度高、保温性能良好,代替格子砖没有一点问题。
    高炉所在位置就在后世日月潭东南,距离河口并不远。由于这个时代鹭岛尚未开发,自然条件自非后世能比。御屏山、东坪山、黄厝岭丛林茂密,雨水丰富,而且山泉也多。高炉上游就有一条由雨水和泉水汇聚而成的小溪,水量虽称不得上丰富,不过也是相当可观。尤其是筑沏起一条土坝后,用来带动风箱或是水力机械完全没有问题的,这也是赵大成他们把铁冶选址选到这里的主要原因。
    高炉的点火仪式并不隆重,当陈逸这个龙溪县最高领导人兼新式高炉设计者就位以后,已经加入矿料的高炉就开始点火,左侧的数台风箱同时开始鼓风。风箱约有一人多高,两尺来宽,两侧的进风口成人都可钻入,若是用人操作,恐怕没三四个人都难以拉的动,并且难以持久。不过在水力转轮的带动下,风箱开始缓缓推拉,随着转动开来,推拉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鼓入的空气越来越多,右侧风口渐有炙热的烟气排出,这说明右侧蓄热室已经蓄热完毕。在匠师齐虎的命令下,奴工们关闭右侧通道开始鼓风。
    说实在的,陈逸上世从未接触过冶铁,相关的冶铁知识也只是从各种媒介学来的。对于熔炼一炉铁水需要多长时间,更是完全不知。坐在胡椅上实在坐烦了,就起来转转。
    当陈逸第四次站起来时,就听见一直在通过火口观察火候的徒工大声喊道:“快停火,开炉,快开炉。”
    一旁正在沙漏旁算着时间的齐虎一听,顿时就跳了起来,跑到火口旁一巴掌就向那个徒工扇去,边打边骂道:“你小子才入行几天,懂个什么,这算着时间还差的远着呢你就叫开炉,这炉铁水废了你可包赔的起吗?”
    那徒工边护着头边委屈说道:“先生,你自己看看,再不停火恐怕炉子就要烧塌了。”
    齐虎把徒工推到一边,打开火口看去。刚看了一眼,齐虎就跳了起来,大声喊道:“停火,快停火。”
    说着就风风火火的跑了下来,一把抓起个铁钩就将炉子下方的砖口勾开,顿时一股炽青的铁水就从炉内流出。
    赵大成懵懵懂懂地看了半天,虽然也不懂得冶铁,不过他还是听那些老匠师说过的。一炉铁水烧下来,没有数天根本就不可能烧成。如今才过了多长时间,齐虎就冒冒失失地开了炉,若是烧坏了,数千斤铁砂和木炭就白白毁了,说不得连这辛辛苦苦费了一个多月才建起来的新式高炉也要跟着废了。
    只是郎君教导过他,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去管,不要到处乱插手。想到这里,也不敢当着郎君的面去质疑齐虎,一脸为难地看看郎君。只见陈逸却是神色平静,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荡起的灰尘,说道:“走,看看这铁水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