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囚徒奴隶到宰相,傅说是如何做到的?
傅说(yue),殷商武丁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3000多年前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
傅说原为一名奴隶,而且是个囚徒奴隶,他是如何从一个囚徒奴隶一跃成为宰相的呢?人生跨越幅度之大,亘古未有。
说起来武丁任用傅说为相,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据说是在武丁的伯父小辛和父亲小乙的时候,殷商已经很是衰弱,武丁即帝位后,想重振殷商,但是没有贤臣辅佐,所以他三年都不说话,国事都交给冢宰来管理,自己则观察国风。
一日,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贤人,说:“我是一个囚徒,姓傅,名说。天下如果有能找到我的,就会知道我不仅仅是个囚徒了。”
武丁醒来后分析:“傅”是辅佐的意思,“说”是欢悦的意思,天下是不是有一个人,既能辅佐我又能让百姓欢悦呢?于是就让画工根据梦中的印象画了图形,派人到处寻找,结果在北海附近的虞、虢之间的傅岩,今山西省平陆县,找到了一个叫说的囚徒奴隶,和图画很像。
据说说本来是个很有才能的贤人,因犯事被罚做囚徒,穿着粗麻布衣服,带着索链,在傅岩筑城,说被带到商都,武丁见了他,和他交谈了一番,认定他就是梦中的那个贤人,就起用为相,结果殷商因此重新振兴起来。
故事归故事,历史本来面目应该不是这样:商代施行世卿世禄制度,公门出公,卿门出卿,重要的职位都是由贵族担任,任命一名囚徒做宰相可想而知是很困难的事情,于是君臣二人就设计了这么一套由头来安定贵族们,当然前提是武丁知道傅说确有才能。
我国古代着名思想家孟轲孟子曾列举过一连串人物,——舜、傅说、胶鬲、管仲、百里奚、孙叔敖6位首领或宰辅,他们皆出身于基层第一线,都从事过体力劳动,有的甚至出身在边远地区的艰苦环境中。
孟子并由此得出千年历史性大结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其中引用的人物就有傅说,可见傅说的成就影响深远。
他辅佐商王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富国强兵。
在政治方面:主张借鉴古人的经验,政治清明,不轻易征伐;在任用官吏方面:主张惟贤是举,任用贤才;
在农业方面:推行集体劳作的“协田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颇有现代人民公社的味道。武丁开疆拓土后,会派出贵族到新的统治区域是执行开垦荒地的任务。这说明商朝时期,寓军于民的屯垦制度已经开始实施,比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设置屯垦田早了1200多年。
在军事方面:主张与周围的方国搞好关系,同时征服骚扰边境的外族。古代打仗,不管是牛拉车还是马拉车,马匹运输,没有蓄力的支持是难以打赢战争的,武丁注重畜牧业和农业发展。
武丁还从其他方国或敌人那里去搜集畜牧业劳动者,比如武丁就从羌族那里找到了畜牧业的劳动者带回国内,有一次带回国内的畜牧劳动者就有500多人,大量的畜牧业劳动者反映那一时期,畜牧业的发达,为战争提供强有力的畜力财力人力支持。
同时,作战讲究战术和谋略,对巴方作战,设伏击,就是很好的例子,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进攻巴方的战争,武丁准备了大约12旬,一旬为10天,那说明武丁就进攻巴方做了充分的战争动员和准备,包括军事物资的储备、部队的调动和作战计划的安排,后勤方面的安排,正是前期的安排周密,才有了进攻巴方精彩的伏击战。
在兵器方面:武丁时期大力发展青铜业,铸造先进的兵器,为军队提供优质武器,兵器好,又懂战术和谋略,想不打胜仗都难。
在一系列新政统治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空前发展,国力趋于鼎盛,举国皆安,君臣携手开创了“武丁中兴”的大好局面。
\"武丁中兴\"是古代社会特别是 商王朝社会中一个重大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 ,影响深远:
第一:它使商王朝国力强大、幅员辽阔、国土面积扩延至现在的辽宁、内蒙、青海、甘肃、四川等广大地区,实现了 四方臣服八方朝拜 的盛景;
第二:它使商王朝武丁之后若干年内政治清明,官吏尽职,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第三:它推动了商王朝 农业、手工业、商贸业、青铜器铸造业 的大发展,实现了民富国强。
武丁在位期间开辟了辽阔广大的商朝版图,武功赫赫,四海宾服,这中间宰相傅说、王后妇好可说是功不可没。
妇好之所以能带兵四处征伐,打胜仗,也与傅说的富国强军的治国理念分不开。
或者可以说,一个人的辉煌,不单单是一个人的能力卓着,一定是周围有一帮子人同样能力卓越的人,而且团结一致,共筑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