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柳氏曾经也是大族,自从秦末柳安迁入山西后,汉魏晋之际的河东柳氏虽然不如当时的韦氏、杜氏那样显赫,但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旺族,柳氏在河东的繁荣一直持续到“永嘉之乱”。
同许多其它北方大族一样,除了一部分人留守河东及在北方政权任职以外,柳氏也开始南迁,并且分为两路,柳恭一支迁于汝颍,史称“河东柳氏西眷”,柳卓一支迁于襄阳称为“河东柳氏东眷”。
这两支如今多有人在宋国为官,宋国相州都督、征东将军柳元景就是河东柳氏东眷。
而就在河东的柳氏,在北魏朝廷的就是柳光世,如今任折冲将军,驻守冀州。
柳家留在河东的如今在安邑。
这些贵族打算从柳光世入手,毕竟其与柳元景同出一族。
崔浩也没想到,还没等他开始发难,这些贵族即将对柳氏动手。
他们开始派人见过柳光世手下的一些鲜卑将领,他们虽然跟随柳光世多年但是们确实是鲜卑人。
柳光世的副将,贺拔普一是鲜卑没落贵族,这一日,早年父亲的好友的后代找到了他。
“贺拔兄,别来无恙。”
“你来干嘛,看我笑话吗?”
“贺拔兄误会了,如今有机会恢复贺拔家的荣耀,不知道贺拔兄可想抓住。”
贺拔普一中心一惊,自从其父战死在草原,他家就没落了,他当时还小,后来成年男子进入军中,但是却只能到汉人将领麾下做个副将。
如今有这样的机会,他当然不会错过。
“贺拔兄,你对你的主将柳光世了解吗?”
“还算了解,他还算不错。”
“可是他是汉人啊,贺拔兄是鲜卑人,我大魏是鲜卑人的大魏,你却在汉人手下,这有些说不过去吧。”
“你想说什么就直说。”
“贺拔兄,柳光世可是汉人,他的族兄在宋国为将,你说这里有没有咱们不知道的事情。”
“你什么意思?”
“还不明白吗?”
“你们想要我诬陷柳将军?”
“不算诬陷,他柳家和宋国柳家根本就藕断丝连,这可关系到大魏的未来,贺拔兄弟可别糊涂啊!”
“好,我知道了,确实,我大魏是咱们鲜卑人的大魏,他们汉人凭什么骑在我们鲜卑人头上。”
就这样,贵族开始布局,他们打算先一步步来。
大朝的时候,贵族开始发难,“陛下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和礼部尚书崔浩编纂国史,却借此诋毁我大魏先皇和鲜卑贵族,其心可诛,请陛下下旨惩处几人,以儆效尤。”
拓跋焘对此并不认同,他早就知道崔浩等人编纂国史中的一些黑历史,不过他并不在意,不过既然让他们编纂,拓跋焘并不在意他们会如何编纂。
其实原本历史中,崔浩之死就是因为如此,史称“国史之狱”。
不过崔浩组织编撰国史时是在太延五年,而他被降罪下狱是在太平真君十一年,中间相差了十多年时间,如果拓跋焘真是因为崔浩在国史中揭露了鲜卑族和拓跋氏的黑历史而处死他,必然是越早越好的。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拓跋焘处死崔浩的目的就是灭口,掩盖鲜卑族和拓跋氏的黑历史,可他拖到十多年后才动手,这显然不合情理,十多年的时间,足够崔浩把黑历史搞得天下人皆知了,拓跋焘此时再处死崔浩,除了泄愤并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拓跋焘这次依旧没有处置崔浩等人。
“好了,崔卿只不过秉笔直书,你等休要吹毛求疵。”
“陛下……”
“好了,此事不必再议。”
贵族心中十分不满,拓跋焘如此他们也没有办法,这样他们只能采用其他办法,先对付其他世家。
所以贵族开始谋划对付河东柳氏。
如今留在魏国的柳氏并没有太大的势力,他们只能依附清河崔氏。
如今柳光世在军中为将,这就成了贵族的眼中钉。
他们首先利用柳光世军中的那些鲜卑将领,让他们想办法告发柳光世和宋国柳家有勾结。
同时他们也派人提前告知柳光世这件事。
首先一人来到了常山郡真定县。
如今的柳光世是常山太守。
太守府,一人急匆匆来到。
“太守,那些贵族想要对付太守。”
“怎么回事?”
“是朝中传来的消息,说你和襄阳柳家的柳元景有勾结,说你是宋国奸细。”
“本将军忠心耿耿,他们居然这样?”
“太守,我打听了,是您手下的几个鲜卑将领干的,和那些贵族勾结在一起了。”
“混蛋,平日本将军对他们不薄,他们居然如此下作。”
“太守如今之计该如何?”
柳光世有些迷茫,他确实忠心于魏国,但是如今面临生死,他不得不做出决定。
“你立刻去安邑,告诉柳家,立刻南下去宋国,本将军这边也南下宋国。”
过了片刻,柳光世道:“陛下,非是末将不忠,末将是被逼无奈啊!”
随后他通知几名心腹,随后和众人商议,“诸位,本将军被鲜卑贵族所逼迫,打算南投宋国,尔等如何决定。”
“将军,我们是魏国将领,投靠宋国,他们能把我们当回事吗?”
“是啊将军。”
众人都很疑惑,柳光世道:“你们想一想,你们都是本将军心腹,本将军都被那些鲜卑贵族排挤,何况你们。”
“末将不赞同,我们家人都在平城,如果背叛大魏,我们家人怎么办?”
“好,本将军可以放你们走,谁还想走现在说出来吧。”
说完柳光世将手放在剑柄之上,并向其余几人使了个眼色。
几人站出来对柳光世施了一礼道:“将军,恕末将等不能跟随了。”
他们几人刚刚转身,柳光世几人立刻拔出佩剑将要走的几人杀死。
“将军这是为何?”其余几人不解的问道。
“不杀死他们,一旦走漏消息,我们全部都死无葬身之地。”
随后柳光世带领十余名心腹将领离开真定,向魏郡而去,打算投靠宋国。
同时河东的柳家收到消息,主要成员也趁着朝廷没有反应过来逃离河东,渡过黄河前往宋国弘农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