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晏鹤年懂朕
作者:山的那边   我爹除了读书啥都会最新章节     
    朝中暗潮汹涌,对翰林院中影响不大。
    至少表面看来是风平浪静。
    年轻翰林们刚羡慕完晏珣,又得羡慕晏鹤年……都说翰林要煎熬,他们怎么不用煎熬?
    有“天意”了不起啊!
    晏珣沐浴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只能拿出备考的态度好好编书。
    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出一点点纰漏都会被人挑出来做文章。
    这个时候,他更羡慕老爹……只要给皇帝翻书就行,这种近身伺候的活,不就跟阮公公一样吗?
    他真的成了太监的亲儿子!
    对开经筵的事,朝廷上下还是很期待的。
    嘉靖皇帝刚登基那会儿勤奋好学,月讲、日讲、午讲、温讲全都不少。
    曾经,他在学习《洪范》时,对侍从说“朕见顾鼎臣所讲……恐温书之日有所失忆……“,皇帝担心温讲答不出老师提问!
    后来都是被严嵩蒙蔽了啊!
    时隔多年后,嘉靖皇帝重开的这次月讲,办得一丝不苟。
    经筵讲官高拱和瞿景淳对自己的文章斟酌又斟酌,务必要真知灼见、一针见血,把对方比下去!
    晏鹤年……到鸿胪寺学习“展书”。
    当初状元郎天街夸官时,鸿胪寺的官员近距离围观仙风道骨的晏鹤年。
    现在晏鹤年来学习礼仪,又有好些人来围观。
    “晏修撰,你真的是做展书官,不是陪陛下修仙?”鸿胪寺官员不死心地问。
    晏鹤年:“……我是翰林院修撰,不是道士。”
    “哦!是这么回事!但依本官看,你去陪陛下修仙,比那些道士靠谱。”
    此人一看就是神仙下凡,还能再活五百年。
    玩笑归玩笑,礼仪是一点都不能出错。
    到经筵这日,鸿胪寺官员指引一众经筵官按官职大小排队进入文华殿。
    晏鹤年站在后方,看着前面一众大佬的背影……
    徐阶、袁炜、李春芳、高拱、瞿景淳等等,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左右都御史、在朝的勋贵全都领职责来参加。
    除了主讲之人,其他大多是特许旁听的“侍经筵官”。
    这些就是执掌大明帝国权柄的人!
    如果说皇帝是一艘大海船的船长,这些就是掌舵之人,大丈夫当如是!
    文华殿内,司礼监大太监黄锦带着阮瑛等首领太监、小黄门,手捧经史子集布置御案和讲案。
    皇帝御极四十一年,这一场经筵与其说是文官给皇帝讲课,不如说是皇帝欣赏一场打嘴仗的大戏。
    严嵩走了,剩下的人要怎么斗?
    皇帝升殿入座,诸大臣行三跪九叩之礼,再依品阶站好。
    整个过程中,站位、礼仪、跪拜都严谨细致。
    徐阶先到讲案前,简略讲开经筵的重要意义……皇帝重开经筵,多么重视儒家经典,是大明之福之类的场面话,就让出讲案。
    接着就是高拱和瞿景淳出场。
    两人互视一眼,高拱先到讲案,讲了一篇核心为拨乱反正的文章……
    引经据典长篇大论,核心思想却是,为严嵩当权时蒙冤的人翻案。
    至于哪些人冤枉,高拱有自己的衡量标准。
    不愧是脾气刚硬的高新郑,一上来就放王炸。
    皇帝本来老神在在,打着吃瓜看戏的主意。万万没想到,第一把火就烧到自己身上。
    这是平反冤案?这是攻击朕啊!
    晏鹤年站在皇帝身侧,闻着若有若无的龙气,安安静静地把书停在某一页上。
    皇帝的目光落在书页上……亲贤臣,远小人。
    嗯?
    他淡淡地说:“你们要重开经筵,就讲这些?若要给谁平反,内阁先拿个章程出来,朕要看看谁是冤枉的。”
    他没有骂高拱,因为朝廷需要一个敢喷的“贤臣”。
    尤其这个贤臣是裕王的老师,能驱赶皇子身边的小人。
    高拱大约也明白自己的定位,才敢直言不讳。
    轮到瞿景淳讲书,说的却是“在其位谋其政”,我一个翰林侍讲,就做翰林院的活,比如修大志这种事,就是分内之事。
    不向有的人,手伸得特长,见到什么好处都想捞一把。
    袁炜闻言但笑不语,徐阶躺着挨了一枪。
    皇帝摆摆手,示意接下来各方辩论。
    “真理越辩越明”,可是经筵上的辩论,就是大佬们唇枪舌剑的战场。
    有人站出来说:“严嵩派人给徐府送礼,徐阁老说‘没有严公,哪有我今天?忘恩负义的事,我做不来’。徐阁老还接连去信问候……高新郑说有冤案,那些案子都是昔日严嵩和徐阁老联手办的,谁冤?”
    ……言下之意,徐阶这个人表里不一,做那啥还要立牌坊啊!
    徐阶的门生、子弟被弹劾的事,再次被提出来。
    皇帝依旧八方不动……这就对啦!内阁不需要一团和气,与人斗其乐无穷!
    文官团结一致,皇帝做梦都要惊醒!
    晏鹤年再次翻到一页……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嗯?严嵩和徐阶是管鲍之交?
    真损啊!
    皇帝轻笑:“严嵩是致仕回乡,徐爱卿去信问候有何不可?徐卿这是重情重义。”
    攻击徐阶的人偃旗息鼓,徐阶表面淡然,内心并不高兴。
    皇帝并没有真的信任他……若是换作严嵩被当众攻击,皇帝此刻绝不是笑脸。
    可皇帝下一句话却是:“经筵嘛,就应该畅所欲言。徐爱卿与朕如家人,高爱卿提到平反,徐爱卿斟酌着办吧!”
    这一下,徐阶和高拱都面面相觑,我跟他合作?从轻还是从重?
    他们又被皇帝耍猴了。
    皇帝看着书页,忽然说:“晏鹤年,你是三元及第,学识才学不必说。今日经筵,你有何观点?”
    晏鹤年:……展书官不是动手不动口的吗?
    其他人也诧异地看向晏鹤年……一个工具人展书官也要讲学?
    还是说,皇帝同意办这场经筵,就为了让“仙鹤”说话?
    晏鹤年恭敬地站出来,说:“微臣近日听闻,倭寇进犯福建,福建巡抚游震得请求派浙江抗倭屡战屡胜的戚继光驰援。臣建议,此事宜从速决定。”
    众人都很意外,你是哪一边的?
    福建请戚继光驰援的事,朝廷为什么一时没决定?
    还不是因为戚继光及其上司胡宗宪都可以算“严党”,要不要清算问罪他们,朝廷还在争吵。
    皇帝说:“你的意思,是让戚继光驰援?”
    “正是。”晏鹤年立刻回答。
    他一个小小的翰林院修撰,平时没机会面圣。
    但以一个神算的自我修养,他算出皇帝同意此事,就找个时间说出来。
    不管朝廷怎么斗,不能耽误戚继光打倭寇。
    “好。朕同意。”
    “陛下!陛下!”好几个徐阶一派的官员惊呼,被徐阶用目光阻止。
    皇帝同意的事,不能反驳。
    徐阶看向晏鹤年……在这种场合提戚继光,是皇帝的意思?
    倒严世蕃不倒胡宗宪和戚继光?
    晏鹤年一提皇帝就同意,两人肯定早有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