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最苦的永远都是百姓
作者:白虎下山   大明嫡长孙:老朱家的团宠最新章节     
    六辆马车装得满满当当的,车队从轩府出发了。
    马皇后她们都在大门口送行,虽然杨家村距离太平门也就几里路,但朱轩年幼,马皇后她们不担心才怪呢。
    杨家村的百姓也都知道朱轩是去赈济灾民,一个个都聚在轩府外面目送着车队离开。
    “小东家真是活菩萨转世啊!”
    “你说啥?小东家明明是神仙转身,不要把佛门跟小东家相提并论。”
    “就是就是、你们难道没有听说吗,应天城周围的寺院都被朝廷围剿了,从寺院里缴获的银钱都用车队拉呢。”
    “我也听说了,那些秃驴真该死,一个个吃得肥头大耳的,应该把他们当过年猪给杀了。”
    ……
    百姓们很快就歪了,原本是在讨论朱轩的,说着说着聊起了怎么惩罚和尚。
    有的说用棍棒敲和尚的头,他们不是喜欢敲木鱼吗,敲他们的脑袋看看响不响。
    还有的说,把和尚都抓来给朱轩种地养猪,每天给半碗野菜汤吃,干不完活就用棍子伺候。
    可见、自从寺院的事情曝光后,百姓对寺院对和尚的怨恨。
    门口的朱元璋把这些话都听进去了,他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好,这些都是百姓的真实想法啊。
    “看来、咱要真正的灭佛了,大明不应该有佛教出现,他们只不过是外来的和尚,想要当和尚的,可以啊,自己去西天去(古印度)。”
    朱元璋喃喃自语,眼眸里闪过一抹冷光。
    边上的马皇后看了看朱元璋,最后还是什么话都没有说。
    她平时也会诵佛念经,只为了心安,只为了朱元璋还有儿子、和孙儿们能平平安安。
    因为朱元璋这一路走来,杀戮太重了。
    所以、马皇后并非什么佛教徒,如果真有神佛的话,怎么不见神佛拯救天下百姓。
    朱轩的马车在六辆货车的中间,这样如果遇袭,前后的马车也能阻拦片刻。
    给他赶马车的是蒋瓛,今天蒋瓛也戴上了斗笠,毕竟他是锦衣卫千户,认识他的人不少。
    而这次随行一起去赈济灾民的十人,全部是乔装打扮的锦衣卫。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守护力量,暗中还有锦衣卫百户带队,百名锦衣卫在暗中保护,除非是有千人大军杀来,不然朱轩的安全问题根本不用担心。
    “少爷、我听村里的人说,难民可凶了,等会奴婢会保护好你的。”马车里面海棠,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奶凶奶凶的。
    好家伙!
    朱轩一脸诧异的望着海棠,他都没有想到,小小年纪的海棠这么勇。
    “其实那些难民没有你说的那么可怕,难民跟我们一样,都很淳朴善良,只有一小部分难民会袭击村子抢夺粮食,这些人,本身就是一些地痞无赖,本身就是一些坏人。”
    朱轩安慰着海棠,这小丫头毕竟年纪小,朱轩不想她太过紧张。
    马车从杨家村的小路出来后,很快就上了官道,官道上沿途就能看到难民在往应天城的方向走。
    朱轩拉开马车的窗帘,望着官道两旁的难民,这些难民一个个枯瘦如柴,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跟叫花子没有两样。
    大部分难民都是拖家带口的,组成一个小团体,这也是百姓逃难的习惯和本能。
    家里人口多的就一家人在一起,家里人口少的,就跟同村人一起,这样在逃难的路可以防止别人欺负。
    “小少爷、说不是那些北方地区都没人了,百姓都南下逃难了?”海棠望着路上的难民们,眼眶红了。
    她很庆幸遇到朱轩这么好都小主子,不然她的解决,可能就跟这些难民一样
    朱轩的眼眶也发红了,他揉了揉眼睛:“并不是你说的那样,逃难的是穷苦村民,就如同杨家村的百姓一样,因为穷,承受不起自然灾害。”
    “而那些城池里的人,依然活的好好的,干旱虽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困境,但他们有余粮,不会被饿死。”
    “你要记住,穷人生不起病,也承受不起灾荒带来的损失,而富人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依然能活的好好的。”
    海棠若有所思,她歪着脑袋疑惑道:“小少爷、既然北方干旱地区的城池里能养活人,为什么这些百姓还要南下逃难,他们进城不就好了。”
    “呵呵……”朱轩冷笑道:“他们进不了城的,自从干旱来临,城门已经为他们关上了。”
    “再说了、逃难的百姓本就是穷苦百姓,身上没有钱,他们进城吃什么?你还期待那些富人会施舍给他们吗?”
    海棠在富人家当过丫鬟,当然知道富人不会免费给百姓粮食吃了,她连连摇头:“小少爷说的没错,那些富人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他们宁愿把吃剩下的饭菜拿去喂狗,也不愿意给路边快要饿死的百姓。”
    海棠还有一句话没说,她以前当丫鬟那家,就连对府上的奴仆都很苛刻吝啬,她们每天也就只能吃一顿饭,而且还是稀粥。
    车队很快来到应天城太平门外,这附近聚集的难民跟更多,难民们各自划分地方,把空地直接当家了。
    条件好一点的还有一些衣服被褥铺垫在地上,条件差的就什么都没有,只能去找一些野草树叶铺在地上。
    这个时候还不到饭点,朝廷设立的粥棚还没开火呢。
    朝廷也没有余粮,每天傍晚施粥一次,毕竟大明百姓每天也只吃一顿饭。
    朱轩数了一下,朝廷的粥棚有十几个。
    他在附近看了看,很快就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
    选好地方后,戴着斗笠的蒋瓛就带着人开始布置起来。
    这边动静立马吸引了难民的注意,一个个全都看了过来。
    不过、并没有难民敢冲过来,没看到周围有巡逻的士兵吗。
    蒋瓛他们的动作很快,很快就用带来的砖头搭建好炉子,然后用带来的石炭开始生火。
    几口大铁锅放在简易炉子上后,直接往里面装了一锅水。
    朱轩则是在边上指挥着大家往锅里放调料。
    鱼这种东西太腥了,如果没有东西压制腥味,多喝几口搞不好会反胃。
    随着调料放入锅里,哪怕锅里的水还没烧开,香味已经出来了。
    难民们一个个咽起了口水,实在是太香了,即便他们老家还没发生干旱的时候,他们也吃不起这些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