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马上相逢无纸笔
作者:乐从心来   穿越遇李白最新章节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岑参去边关的机会悄悄来了。
    天宝七载(748年)八月,颜真卿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离开长安前往河西、陇右(在今陕、甘交界区域)一带,属于安西都护府管辖的范围。临行前,岑参作《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以送。
    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殷夫人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对母亲殷夫人非常孝顺。开元九年(721年),颜真卿随殷夫人南下,寄居苏州外祖父家。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他就读于京师长安的福山寺。十月,到吏部应试。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中进士甲科,登进士第,比岑参早十年。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颜真卿经吏部诠选,任校书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颜真卿因殷夫人病逝,赴洛阳丁忧三年。天宝元年(742年),颜真卿回到长安,考中博学文词秀逸科,先后任京师醴泉、长安县尉,掌治安捕盗之事。此时,颜真卿的书法已小有名气,岑参很喜欢颜真卿的书法,颜真卿也很欣赏岑参的才华。两人因此相识并成为好友。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对于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当然,岑参也偷偷向颜真卿表达了到高仙芝麾下效命的想法。
    颜真卿从边塞回来后,告诉了岑参一个好消息,他已向高仙芝推荐了岑参。其实,颜真卿向高仙芝推荐岑参的时候,高仙芝看了岑参的诗作,内心叹道:“书生终是书生,不懂行军打仗,杀伐不果断,到了军队,最大成就恐怕也就写出一组边塞诗而已。成就大业谈何容易?纵览古今,以投笔从戎而名垂青史者,班超一人而已。”但是,高仙芝还是决定给他一个机会,此去边地安西,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天宝八载(749年),高仙芝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然后回京述职。玄宗升他为安西节度使,给了不少赏赐。
    对于玄宗和高仙芝来说,这不过是历次例行公务之一罢了,而对岑参来说,这一年拉开了他边塞生活的序幕。经奏报皇帝,岑参被任命为右威卫录事参军,成为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当掌书记,随高仙芝赶赴安西。
    掌书记要求会写奏章文檄而且要精于草隶,其人员主要来自科举出身者、朝宫、地方官和知名文士,是沟通藩镇与中央的文职僚佐。掌书记多迁转为节度副使、节度判官甚至是节度使,其命运通常与长官官职的升降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在这里如果干得好,晋升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岑参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因为向往,所以不觉得路远,带着对功名的满腔热忱和对自己到边塞戎马生涯的无限自信,岑参去边塞的脚步飞快。
    赴安西途中,岑参作《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赠给同行的节度使判官宇文。诗中记录了沿路情景,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黎明时分,岑参跟随高仙芝从长安出发,走了一天,傍晚时分越过陇山之颠。
    又走了十天,越过西北大漠。《银山碛西馆》:“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枯草沙碛,冷月残雪,越走越荒凉,越走越茫然。
    但我们是大唐男儿,哪怕荒僻苦寒,忠诚报国的热血也要燃烧!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两人立马而谈,互叙寒温,岑参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于是,他写下了《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岑参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但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