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太子府建在宫内,坐北朝南,独立成院,左侧十米内是宫墙,宫墙外有一侧门,由神策军把守(禁卫军)。
再向外是皇城,皇城与内宫之间,向南是一空旷的广场,东西两面,一色的红琉璃瓦房,东面是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办公、值宿之所;西面是三千神策军住所。
虽然离登基大典尚有20余日,但是百官仍沿用,孟之祥当蜀王时的官员,所以诸事按部就班地进行。
新增的三千神策军,是孟之祥亲自筛选的,由武功高强,忠心耿耿的年轻武士组成。
后蜀国沿用唐朝官制,分三省六部,六部在皇宫外办公。
六部为吏(官吏)、户(人口)、礼(办学、科举、接待、皇宫内膳食等)、兵(军队)、刑(刑罚)、工(交通、水利等)。
费真毕竟年少,刚搬入太子府,钦定的太子妃董素珍坐了正殿,她在左侧的小院里,落得逍遥,住了几日,时而听见小门外的人语声,好奇心起,加之,她有一宝物未见,疑是落在了孟府。
于是,这日午后,费真悄悄带着月儿,走了出去,却被把门的亲军拦住,向她们讨要出宫令牌。
(二)
这时,她们才想起,刚入府时,先前的老夫人,现在的王后给她派来,两位太监,一位姓安,一位姓蔡。
问他们名字,他们说从小失去双亲,流落街头,当今蜀王菩萨心肠,收留他们,为他们净身,入宫侍候各位主子,他们没有名字,让主子赐名。
于是费真给他们取了名,姓安的叫小安子,姓蔡的叫小菜头,亲切随口。
小安子,机智灵活,年龄不过12岁,很会察言观色,第一次见费真,就提醒她:“宫里不比宫外,言行拘谨,行动不自由。”
两人转回东宫,向小安子打听,怎样出得了宫门?
小安子出主意,叫费真去禀明钦定皇后老夫人,说是遗留了东西在孟府,要回去取,请老夫人赐牌允准。
还有一个办法,去皇宫总管杨公公那里,要令牌。
自从进东宫以来,费真还没见过王后,因申姑姑传话:乔迁新居,事务冗杂,免去昏定晨省诸多礼仪,待皇帝登基以后再说。
费真不敢贸然去拜谒王后,也不好意思与杨总管要,便托小安子到杨总管处拿。
(三)
没想到,小安子是拿得异常顺利,杨公公开玩笑说:“后宫就这么几院,制了近一百出入牌,太浪费了。”
还说这个牌,每院一个,不用送还。
费真少女心性,第二日,带着小安子和月儿,出了宫门和皇城,回了孟府。
从皇宫到孟府,走过锦城府衙街,穿过一排商铺,来到名门清士居住地,东西走向的顺城大街,大街正中处,正是孟府。
他们三人没坐马车,只好徒步,倒随了性情,特别是费真和月儿,来到锦城后,由于大奶奶,处处为难,她俩连孟府都没有游览完整,仅出了三次大门,一次是接费真父亲费之识,另一次是送费之识北上钟南山,最后一次是乔迁太子府。
走在锦城的大街上,见到用青石铺就的大街,宽阔笔直,两旁朱门大户,门庭高耸,街上行人熙熙攘攘,男女老少,皆无慌张之态,窘迫之姿,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费真和月儿从偏僻乡村,来到繁华都市,看见什么都好,什么都稀奇,一路指指点点,倒不如以前是乞儿的小安子,见识多。
三人走了半日,将到孟府之时,被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手持竹杖的老妇人拦住:“小姐,行行好吧。”
(四)
三人吃惊不已,这一路走来,没见一个乞丐,倒是这富人住的街道,突然冒出一位,所以惊讶。
而且,费真曾听孟平川说:把城里的乞丐,都集中在城西,官家统一设粥铺,保他们的一日三餐,为公公登基做准备,免得到时刹了风景。
“月儿快,把钱袋拿出来。”费真吩咐道。
月儿拉了拉费真的衣角,附在她耳边说:“小姐,我没有钱袋。”
小安子看出她们的囧态,拿出藏在内衣里的一粒碎银,赏了乞丐。
老妇人磕头叩谢,三人转身向孟府走去,没承想,刚走三四步,身后又响起老妇人的声音:“小姐,你们是孟府的吧?”
“你问这个干什么?”小安子很警觉,反问道。
“老奴有一位同乡姐妹,听说在孟府谋事。”老妇人回道。
“你把名字报来,我为你通报。”费真说。
“我只知道她的小名,叫昆仑奴,她本姓宋。”老妇人答道:“老奴姓陈,请小姐转告,天柱山月亮湾的陈巧儿,逃难于此,渴望一见。”
“你随我们进去,我帮你。”费真应道。
“不可,”小安子拦住,他悄悄给费真说:“不知此人来历……”
(五)
费真点头对老妇人道:“劳烦你稍等。”
三人遂进了孟府。费真心想:她的朋友若真是在孟府内,定好找,因原先在孟府的下人,除了各房里的丫头全进宫以外,其余的,均留在孟府。
她找到管家,打听姓宋的下人,管家沉吟道:“府内百十号人,姓宋的有四人,三人是男丁,唯有大奶奶的奶妈宋娘是女眷。”
“可有主子姓宋?”小安子插话道。
“没有,当初在院门口值宿的,有一位姓宋,是一位青年武官。”孟管家问道:“你们找姓宋的作甚?”
月儿正欲回答,小安子抢先说道:“帮一位朋友问问,她听说朋友曾在孟府,尚不知真假。”
答完后,对月儿眨眨眼,退出管家的房门,回费真住过的小院去了。
费真进屋去书桌下,在小抽柜里,找到了她遗失的一枚印章,印章有一粒花生般小,是孟平川亲手雕刻的,上面刻着“真儿宝印”四字,是她与孟平川唱和的印章,她视若珍宝。
找着心爱之物,费真心里高兴,想着陈巧儿还在门外,等消息,便匆匆往外走。
孟府大门外,除了守门的侍卫,不见其他人,寻了一会儿,他们折回皇宫,却在皇宫外的大道旁,一株小树边,碰见陈巧儿带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丐。
“你怎么走到这里来啦?”月儿上前问道。
“老奴怕官家赶,所以……”陈巧儿畏缩着说。
“这位是?”小安子上前,看见小女丐,双眼射出的,一闪而过的怨毒,惊问道。
(六)
“这是奴家小女。”陈巧儿答道。
“你母女为何流落在此?没有其他家人吗?”费真可怜她们。
“我老家住天柱山,全族被盗匪所害,唯有老奴和小女逃过一劫。”陈巧儿跪在地上,哀哀地哭道:“听说蜀王仁慈,是明君,就投奔过来了。”
“你们是从北面,翻越秦岭过来的?”费真问道。
“回小姐话,我们是从北面来的。”陈巧儿答道。
“孟府没有你寻的人,”费真说道,她知道宋娘是董素珍的奶妈,她们是从东面的梓州来的。
她吩咐小安子,把他身上所有的银子,送给陈巧儿,并嘱咐小安子,带母女俩去城西的粥铺。
陈巧儿嘴里谢着恩,心里却极不情愿,事实上,她是小乞丐的奶妈,小乞丐是董素珍的侄女,董庆元的女儿董桃。
董素珍娘家全族,被孟之祥部属屠杀,只有奶娘带着董桃,逃过一劫,她们着急要告知董素珍,于是一路乞讨来到锦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