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改革也是要有实力的
作者:南岳大都督   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最新章节     
    内阁。
    虞世学第二次来到明相公廨,上次还是刚进入内阁时聆听明相教诲。
    立于桌案前,看着那个总叫人觉得不真实的帝国政务实际操刀人,向来心思沉凝的他罕见地发散了思绪。
    胡思乱想间,却见明相微微抬起头来,知是有了说法,当即排除私心杂念,专心应对起来。
    “你为何如此重视城南少学?”
    是因为我重视你才重视?还是因为你出身贫寒?
    虞世学微微有些诧异,似乎没料到明相会问到这个问题,他深吸一口气,道:“下官以为,要叫所有人都能读书都能科举才是王道!”
    姜云逸轻呵一声,反问道:“设使人人都读书,人人都科举,那谁来种地?谁来做工?谁去打仗?”
    虞世学仍旧沉着以对道:“至少要叫那些有才华有定性之人也能出人头地。”
    若是没有科举,若是没有王长福资助,他就只能在豫章老家耕读传家,最好的出路是投靠江东豪族成为鹰犬。
    他连成为陈夫子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陈夫子,至少先姓陈。
    “那些才智平平的,甚至愚笨的,如之奈何?”
    听到明相如此刁钻的追问,虞世学稍稍语塞,只能道:“叫他们过得好一些,子孙若是有英才出,也能有机会出人头地。”
    “那些又蠢又笨又懒,给他们机会都不肯上进的,又当如何?”
    虞世学登时语塞,因为这种疲民根本不可能管,可这话若是出口,直接就打了他自己的脸。
    既然那些疲民可以不管,为何那些操持贱役的下民就该管?在权贵们眼中,没有任何区别。
    如果他可以不理会疲民的死活,那与权贵们不理会平民的死活如出一辙,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只站在自身立场上作出只利于自身的选择罢了。
    见这个外表沉稳、实则内心激进的家伙吃瘪,姜云逸却是笑了:“大周日报下期会发表一篇文章,你可以仔细看看,应能解答你的部分困惑,当然,也可能给你带来新的困惑。”
    虞世学微微一愣,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表现不佳,明相却很满意的样子。
    多年后,他才理解了今日这一场莫名其妙对话的意义——政审!
    “这三所少学,总预算五千多万,朝廷肯定拿不出的这许多,你打算叫谁出?”
    虞世学早有准备,收摄全部私心杂念,不卑不亢地道:“待江东风波平,由丹阳王氏纳捐城南少学的一千万钱,这是王长福之子王兴平承诺的。”
    只这一句,姜云逸便明白了其用意。有了丹阳王氏这条鲶鱼,洛都的权贵们就该着急了。
    姜云逸微微有些诧异:“他果真愿意为贫民之子办少学?”
    虞世学似乎听出了明相话里的潜台词,解释道:“王兴平性情温和,从无盛气凌人之举。”
    姜云逸微微颔首:“能礼贤下士,这王氏的家教看来是一脉相传的,这在豪门之中,便算是极好的了。
    从战术层面来看,拉丹阳王氏来搅局的确是个极好的路子。”
    虞世学并无沾沾自喜,因为这显然不是肯定,果然听姜云逸话锋一转,似乎谈起了并不相干的事:
    “科举能成事,关键有三。其一,陛下天威盖世,破解用人桎梏之心坚定不移;其二,天下读书人六百年之积怨一朝被引爆,其势不可挡;其三,报纸问世,强行穿透顽固势力构筑的层层壁垒,直接勾连了天子与读书人。”
    虞世学神色微微凝重,也似有所悟,只是尚未完全清晰。
    “从历史大势来看,科举开了以后,已经极大地缓解了选人机制的弊病,也就是说,只要科举不迅速废弛、走样,短时间内就没有迫切的革新需求。
    从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先前阻碍科举的,只有世家公侯集团及其附庸,上至陛下、中至诸子百家、下至地方豪族,甚至世家内部出头困难的寻常子弟,均鼎力支持,这是科举能成事的现实基础。
    但要继续往前走,陛下与朝廷都没有不遗余力继续推动的迫切性与必要性,而世家集团与地方豪族集团将联手压制科举继续向真正的平民阶层下沉。
    所以,我们将单独面对世家与地方豪族的联手压制。”
    虞世学微微蹙眉道:“先生,芸芸众生才是这天底下最磅礴的力量,便是世家与地方豪族联手也不是其对手。”
    姜云逸微微摇头道:“他们的确是这世上最磅礴的力量,却也是最难掌控的力量,难点在于如何唤醒这股极为松散的力量?
    我只问你,如果朝廷不给他们读书和科举,他们会如何?”
    虞世学登时哑口无言,不给读书和科举?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过去不一直都这样的么?
    读书这等高贵之事,的确轮不到贱民来,这是社会现实。
    “过去的历史证明,这股最磅礴的力量,只有在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候才能被迫爆发出改天换日的力量,也就是吃不上饭的时候。”
    虞世学仍旧皱眉沉声道:“先生,要如何唤醒这股力量?”
    姜云逸意味深长地道:“办教育,叫他们读书,叫他们知道世界不该是这样的。”
    虞世学登时语塞,这似乎是个无限死循环呐?
    姜云逸耐心解释道:“这学是一定要办的,也一定要给真正的贫寒之子进阶之梯。关键在于怎样办才不会引起太大反弹。
    科举的本质是学而优则仕,天下读书人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做官。
    所以,做官才是世家与地方豪族最大的共同利益关切。如果城南少学敢批量地培养贫寒之子与他们争,必定会引发史无前例的反扑,而当前历史条件下我们没有力量应对这种反扑。
    因而,我们首先要培养一股新的力量,以便在将来能支撑我们完成进一步社会变革,彻底打通全天下晋升之路,构建史无前例的机会均等社会。
    这个新力量,一定要识字、有相当的社会实力、有足够的规模、有较强的组织力和动员力,并且愿意为自身利益而拼搏。”
    虞世学若有所思良久,才恭敬一揖到地道:“先生教诲,学生茅塞顿开,定将时刻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