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重新认识粮食(壹)
作者:南岳大都督   大周神相:不信东风唤不回最新章节     
    七月十四日。
    小内阁第五次集体学习因不可抗力推迟了一天。
    帝国年轻一代的政治新星们齐聚一堂,除了在外未归的,在洛的都来了。
    宋九龄的孙子、世子宋延庆嫡子宋时行也被硬塞了进来。
    赵李二相孙子都在这里,纸糊的首相那也是首相,看不起谁呢?
    姬十三今日似乎精心打扮过的,妆上得有点重,看着就很怪异。
    毕竟是皇帝了,姜云逸也不好调戏他,其他人就更不敢过问了。
    只有姬十三有苦自知,前日晚上,两位夫人可是打翻了醋坛子,把他一顿抓抓抓,不得不推迟了一天。
    姜云逸站在小黑板前,唰唰唰写下两个大字:
    粮食!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老百姓吃不饱饭,就会造反;朝廷不解决温饱问题,就没有办法搞工业化。
    运河贯通是最关键的一步,但远远不是全部。”
    姬十三问道:“明相今日是要讲田政么?”
    姜云逸摇摇头:“陛下,臣历次集体学习,讲的都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性东西,含有主观的成分相对较少。
    田政的难点是社会资源公平分配及其长效保障机制的问题,其客观的部分其实没有什么难点,在座各位都是清楚其症结所在的。
    今天主要围绕粮食本身展开,明确该如何看待粮食问题,由此更清晰直观地认识到,天下到底需要多少粮食?应该主要考量哪些重要因素?”
    众人闻言不由耳目一新,从去年底的货币金融、天下水网、天文地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到今日的粮食问题,确实都是客观的内容为主,用于开阔视野的。
    姬十三问道:“以后会涉及主观的东西么?”
    姜云逸道:“肯定会有,但未必是臣主讲,而是真正的讨论交流,必须集思广益。
    因为主观的东西过于主观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生搬硬套,反倒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何况,臣主观层面的东西,也不是一定正确的,甚至臣先前授课的客观内容,也大多是浅尝辄止,不保证没有错误,重要的是能对诸位更好地认识世界有所助益。
    我们的集体学习,以及未来的教育体系,主要解决的就是建构日益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掌握建构方法,尤其对于帝国的精英们来说,这比掌握一两样谋生技能重要得多。”
    “明相过谦了,每次听闻明相高论,朕总能耳目一新。”
    姬十三恭维了一句,姜云逸接着道:
    “今天围绕粮食问题,主讲三个内容,第一,粮食是什么?第二,影响粮食生产的各方面因素有哪些?第三,我们需要多少粮食?”
    众人闻言或诧异,或皱眉沉思。
    这第一、第二个问题不是人尽皆知的么?
    姜云逸接着道:“第一,粮食是什么?这个说法有点歧义,更确切地说,是粮食都包括哪些?
    我们熟知的就是五谷,稻、黍、稷、麦、豆,这些不啰嗦,有问题去请教许夫子。
    我要讲的是,大周以外有没有其他农作物?世界这么大,这肯定是有的。
    关键是有没有在大周能够大面积种植,并且产量明显高过现在主粮的?
    我想,这肯定也是有的。眼下我们还下不了海,不可能立刻去取来,只能想其他办法寻觅。
    这个问题,回头与鸿胪寺和潜龙卫专门探讨。
    这是这个问题第一个需要清楚认识的点。”
    “明相不提,朕竟然都不曾考虑过这个问题?”
    姬十三有些惊异地感慨了一句。
    皇帝带了头,其他人也都议论纷纷,这个问题的确不提还真想不到。
    如果海外有更好的主粮,直接弄回来,粮食产量立刻上一个台阶,这也太划算了吧?
    姜云逸接着道:“第二点,我们今天吃的粮食及其他食物,都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几千年精挑细选后的结果。
    今日的五谷和最初的五谷是一样的么?
    这显然不是的。
    所以,最现实的问题:现在的粮食还有没有改良的空间?”
    哗!
    众人再次骚动起来。
    姬十三断然道:“朕以为,一定有!”
    姜云逸点点头:“过去粮食优选和改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明显变化。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集中资源加快这个过程呢?
    博物院农科所不就是干这个的么?
    农家举荐的那几位老农,人人封官,引起了不小的非议,因为他们可能连大字都不识几个。
    但我要说的是,他们可能创造的社稷价值,会超过成千上万的寻常读书人。
    我上书给他们请官,还堂而皇之见诸报端,就是告诉天下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哪怕你连字都不识,只要能对社稷做出有益的贡献,一样可以逆天改命。
    只要这个氛围起来了,全社会的创造力才能爆发出来,现在来看,还远远不够,还得继续加码刺激。”
    姬十三果断道:“朕这里没有任何问题。”
    “主粮的优良新品种引进、和老品种改良,是粮食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关键节点,朝廷会不遗余力去推动。
    除了主粮以外,还有其他的粮食、瓜果蔬菜也可以改良,以丰富天下人的食谱。
    眼下这个方向并不紧迫,但未来,待普遍性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老百姓对食物的标准会自然而然提高,届时更丰富的食物种类会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方向。”
    众人边记录边频频点头,在座每个人都代表一方势力,回去肯定要被许多人追问。
    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哪些说多少,都得仔细权衡,如果自己都没搞懂,可就丢大脸了。
    “第三点,和主旨稍微有点远,姑且放在这里。就是粮食加工存储问题。
    朝廷要花大力气沿运河构建特大型常平仓,集中存放朝廷粮食。
    我们的粮仓目前来看还不错,但有没有改良的空间?
    如果朝廷不重视,就只能碰运气。只有遇到那种既有能力又有责任心还有背景的太仓官员时,才有可能改良太仓存储方式。
    但凡条件差点意思,都不可能动得了。
    司农寺有个李保忠,已经五十一岁了,原本只是一个小官仓的典事,这辈子本来到头了。
    因为在去岁太仓失火事件中冒尖,被本相强行提拔成了太仓丞。前日又提拔成了同知太仓事,秩比六百石。
    许多人以为本相要对司农寺下手了,今日顺便说个清楚明白。
    本相刚当上齐国公府世曾孙时,粮食及田政问题便是主要思考和调研对象之一。
    前年时,本相专门去考察了洛都几座官仓的状况,还和李保忠聊过半日。
    此人有才能有责任心,只因出身中小世家旁系,兢兢业业当了二十多年吏员,才得了一个最小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