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独坐幽篁里
作者:乐从心来   穿越遇李白最新章节     
    (一)
    李白的诗里,月亮经常出现,所以我对着月亮默默许愿,让我赶紧再见到李白吧。
    我还是未能如愿,却来到了陕西蓝田。
    唐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蓝田辋川。
    距长安东南150里,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因辋河水流潺湲,波纹旋转如辋,故名辋川。
    一天夜里,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中,一个人独坐弹着古琴。
    竹林深邃,古琴音冷,一切都是那么安静。
    突然,一声放歌长啸打破寂静,惊起几处宿鸟。
    长歌过后,“簌簌”的竹涛声,“冽冽”的古琴声,告诉世界可以安睡。惊起的鸟儿,胆战心惊地落回巢穴。
    除了抚琴的身影,再无他人,一切仿佛没有发生。只有徘徊的月,一直盯着。
    半年前,他官居左补阙,还在长安。这是个从七品的官,主管供奉讽谏,大事上廷议,小则上封事。
    在大唐,左右拾遗、左右补阙的官名,来自古籍。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
    拾遗补阙字面的意思就是,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采录遗逸的事迹。
    拾遗(从八品上)、补阙(从七品上),最早设置于武周垂拱元年(685年)。
    左拾遗、左补阙隶属于门下省,右拾遗、右补阙隶属于中书省,主要职责是“供奉讽谏,扈从乘舆”。另外,拾遗补阙还有一种“员外官”的设置,即“拾遗内供奉”、“补阙内供奉”,但其职能、品级、资望、俸禄都与正官相同。
    拾遗补阙的职位真不算大,但却是皇帝身边的“近臣”、“侍臣”,可以与天子有经常性的近距离接触,因此实际地位甚高。
    具体来说,拾遗、补阙属于“供奉官”范畴内的“谏官”一类,拥有较为超然的地位。比如可以参加“常朝”;比如在路上只有当遇上宰相时,才需要避道;比如有机会参加“延英召对”,同宰相等高官一同议政等等……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从这四句诗中,从明月照着的竹林,你能看出他曾经是皇帝的近臣吗?
    不,他更像一个出家人。
    他就是——“诗佛”王维。
    (二)
    徘徊的月,不仅见过扬子江边的惆怅和感慨,还见过幽远的田园中享受寂寞又不甘寂寞的纠结。
    王维的“佛系人生”,多半并不是他自己的选择。
    就在王维独坐幽篁里的这一年早些时候,也就是天宝三载正月,唐玄宗在长安亲自倡导了一次盛大的饯别活动。
    这次活动规格之高,仪式之隆重,参加人数之多,均属空前。
    饯别的主角是写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贺知章。当时他已经85岁高龄,因病恍惚,上疏请求告老还乡。
    唐朝的规矩,但凡送别一定要作诗,或者折柳枝。于是,有37人当场写了送别诗,流传下来,连唐玄宗都写了。
    这跟我们曾经的学生时代一个样,每个人的毕业纪念册里,都少不了几首歌颂友谊、励志鸡汤的古今诗。
    这更跟我们如今搞欢送仪式、欢送宴会一个样,照例都要手机合影、发朋友圈。
    在1277年前这个长安城饯别活动中,有一个人注定是焦点。他是一年多前,唐玄宗特意下诏书征召进京的,当时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他与贺知章喝过酒,都是“酒中八仙”成员。没错,他就是李白。
    与李白同岁、时年43岁的王维,却没有参加这场着名的饯别活动。
    他在忙什么?
    那时,他正在辋川忙着,开始经营辋川别业。
    在辋川别业的营建过程中,王维寄情山水,在写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写意,创造了意境深远、简约、朴素而留有余韵的园林形式,使其成为唐宋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品。
    后来,王维母亲去世之后,王维将其辋川别业表为寺庙,藏母亲灵柩于其西侧。
    田园、寺庙,看到这些元素,你知道王维为什么被称为“诗佛”了吧?
    比起李白的狂放不羁,王维是纠结的。但在艺术上,王维比李白更全面发展。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鸟鸣涧》、《山居秋暝》等。着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三)
    一转眼,天宝三载的秋天到了。
    一场秋雨之后,王维闲登冈岭,至人迹稀少的山中深处。
    王维把这里题名“鹿柴”,平时就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秋雨后的傍晚,鹿柴的青山幽谷更静了,也更显得空了。
    秋日本来就短,空山也让人思想放空。等王维回过神来,夜幕已经不知不觉落下。
    雨洗清空月更明,月光照在松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仿佛世人的颠倒梦想。山涧的石头上,清泉潺潺流着,在王维听来,更像世外清净的般若梵音。
    般若梵音,让王维的耳根格外灵敏。就在雨后月夜的空山,他听到了世间的繁华日常。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鹿柴下为“北宅”,一面临欹湖,盖有屋宇,所谓“南山北宅下,结宇临欹湖”。北宅的山冈尽处,峭壁陡立,壁下就是湖。从这里到南宅、竹里馆等处,因有水隔,必须舟渡,所以“轻舟南宅去,北宅渺难即”。
    在空山中再次清洗了自己的心,王维在北宅夜宿。
    梦中,半生浮沉历历在目。
    王维是少年天才,文艺“神童”。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王维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才华早显,幼年聪明过人。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15岁,他带着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到帝都闯荡,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比如,李隆基的弟弟岐王李范,一个热心的文艺赞助人,就很欣赏王维。
    后来,20岁的王维经历了科举落第的短暂低潮。一年后,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
    唐代科举制,试卷上不糊名,主考官不仅评阅试卷,主要还参考考生平日的诗文和声誉来决定弃取。所以,准备应试的士人提前结交、干谒名人显贵,向他们投献作品,争取他们的推荐和奖誉,是当时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风气。
    王维不能免俗。据说正是岐王的推荐,王维21岁就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太乐丞。太乐丞,太常寺下太乐署官职,从八品下,掌乐之官,相当于在朝廷负责礼乐方面事宜的官职。
    这时的王维意气风发,颇有功名事业心,不过很快就被现实痛击成了佛系青年。
    王维刚做官没几个月,人生遭遇了一次暴击,在太乐丞任上被贬出京城。
    事情源于一次有僭越嫌疑的舞黄狮子活动。
    史载,王维在别人的唆使下,让属下的伶人舞黄狮子。黄狮子当时是一种“御舞”,非天子不舞。
    结果,王维和他的上级、太乐令刘贶都遭到严重处理。刘贶的父亲刘知几替儿子求情,也遭到了贬谪。
    王维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更为致命的是,这次事件使得王维被唐玄宗列入了黑名单。整个玄宗朝,王维的官运都很黑,这几乎摧毁了他在官场上的所有信心。
    (四)
    承受着与理想渐行渐远的苦楚,王维离开了长安。开元十五年(727),王维在结束了济州的五年贬谪生活之后,到了淇上当小官。此时,才26岁的他已萌生了归隐心志。
    中年之后,王维已无意仕途,纯粹为了俸禄和家族责任而在官场待着。身在朝廷,心在田园,过起了时人称为“吏隐”,即半官半隐、亦官亦隐的生活。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开元年间,王维游历江南之时,当时正是盛唐时期。此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诗人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花落、月出、鸟鸣,月夜春山格外幽静。简单的诗句充满了禅心与禅趣。
    人生往往如此,当你不在乎什么的时候,什么就来到了身边。王维的仕途也是如此,之后,他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天有不测风云,个人的命运也被裹挟其中。
    开元盛世之后,强大的大唐王朝陷入风雨飘摇中。安史之乱,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至德二载(757年),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与其他陷贼之官,均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这些人按律当死,但因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叛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
    上元元年(760年)夏,转任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
    上元二年(761年),仍官尚书右丞。春,上《责躬荐弟表》,请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职,放归田园,使其弟王缙得以还京师。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宦海沉浮中,王维早已萌生隐居之意。又因为际遇,他结下佛缘。开元十七年(729年),他开始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顿教。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他自岭南北归,曾经过瓦官寺谒璇禅师。天宝四载(745年),他出使榆林、新秦二郡,曾经至南阳郡,遇神会和尚。母亲去世之后,经奏报朝廷,王维将其辋川别业表为寺庙。他在上奏表文《请施庄为寺表》中说:“……伏乞施此庄为一小寺,兼望抽诸寺名僧七人,精勤禅诵,斋戒住持。”
    这一切,加持了王维后世“诗佛”的盛名。
    王维错过了轰动长安的那次着名的饯别活动,但是,他的送别诗,却流传得比他们的诗更广泛更长久。这便是那首写入1300年后世学生课本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后来,这首诗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还被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千古名曲。
    但是,王维和李白竟然没有交集,所以我很难从王维这里遇到李白。
    按照史书记载,王维与李白的生活日期简直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是公元701年出生,一个死于公元761年,一个晚一年去世。他们都有很多相同的朋友,比如王昌龄,孟浩然,杜甫等等。他们也曾在相同的时间在相同的地方生活过——李白到长安来的那些年当中的几天,王维应该是“出差”回来了吧等等,然而,他们俩人,却像真正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一点交集也没有。
    同是盛唐诗家名流的王维,李白却既不曾与之交游,更无这方面的诗作传世,这真是千古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