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作者:乐从心来   穿越遇李白最新章节     
    李白的理想注定落空。
    唐肃宗是乱世天子,他继承了天宝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时尝试解决天宝以来政治、经济体制运作中的各种弊端,并为身后的帝国打下了一定基础。
    但是,由于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限制,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肃宗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
    在肃宗七年的帝王生涯中,有两个鲜明的主题:一是“北集戎事”,也就是组织平叛,收复两京、消灭叛军;二是“南奉圣皇”,也就是处理好自己与太上皇玄宗的关系。
    唐玄宗避地西蜀,肃宗即位灵武,形成皇帝与太上皇并存的特殊状态。
    玄宗通过颁行诰旨、委派宰相等方式对肃宗政治进行渗透和干预,肃宗则力图减弱玄宗的影响。
    玄宗回京后,肃宗通过罢免玄宗委任宰相、逼迫玄宗迁宫西内、离散玄宗身边亲信等手段,使其逐渐丧失政治权力。
    这一过程中,大唐中央权力实际上处于“二元格局”,治国理政方面难以有什么大作为。
    李白“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的想法也没有什么用。
    上元元年(760年),李白回到浔阳,登上庐山。
    这次登庐山,更像是一次告别。
    在李白的一生中,庐山与他始终有着不解之缘,每当仕途受挫时,他被庐山召唤而来,而庐山的宁静给了他最好的安慰。现在李白老了,他似乎预见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要向这座山告别了。
    在《过彭蠡湖》一诗中,李白伤感地说:“青嶂忆遥月,绿萝愁鸣猿。水碧或可采,金膏秘莫言。余将振衣去,羽化出嚣烦。”
    在另一首《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诗中,李白道:“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
    从“青嶂忆遥月”到“石镜挂遥月”,这“遥月”究竟是山中之月,还是李白的化身呢?
    “香炉灭彩虹”,这句诗再次将他二十六岁那年的庐山之行连接了起来,只不过那时的彩虹,现在已经消散、熄灭了。
    李白一生中留给庐山的诗歌并不算多,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浔阳狱中写下的。尽管如此,李白还是用他天才的情思给庐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在李白的笔下,庐山是战云密布的:“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豫章行》)、“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李白笔下,庐山更多的是空灵:“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庐山东林寺夜怀》);是可以洗去内心污浊的明净:“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
    在李白看来,庐山还有他人无法领略的壮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此句来自李白最后一次来到庐山写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是所有写庐山的最好的篇章之一: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卢侍御虚舟就是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人们对于庐山的感观,多是秀丽空灵,而李白用他宽广的胸襟,给庐山注入了一股宏阔壮观的气象,这气象包容万物,延绵不绝。
    正是这位过客给庐山写下的五色斑斓的诗句,为庐山留下了瑰丽篇章,使秀丽的庐山从此有了蔚为壮观的解读和丰富内涵。
    李白离开了庐山,但这里人们始终没有忘记着这位翩若惊鸿的诗人。五老峰下李白曾隐居的山谷被命名为青莲谷,谷中有李太白书堂,明代还曾在附近建过青莲寺。
    今天,这些建筑都随着时间远去,但他的伟大诗歌必然万载流芳。有了那些雕刻在人们心中的名句,对于庐山来说,已经足够了。
    从庐山下来,李白返回章郡家中,与宗氏相聚。
    乾元三年,史朝义杀死父亲史思明,率兵向南骚乱。太尉李光弼率领百万大军,出镇临淮,抵抗史朝义。
    李白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可惜半道病还”,只好在《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中感叹:“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帝车信回转,河汉复纵横。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
    上元二年(761年),李白沿长江东下金陵。春,流落江南金陵一带,靠人赈济为生。
    五月,在游泾县时旧病复发,还,住在金陵。冬,到历阳,赴宣城,去南陵,宿五松山。
    在历史上,论及与安徽关系的密切、影响的巨大、知名度高的诗人文学家,非李白莫属。
    李白在安徽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
    李白在安徽东西南北各地游历中写下了诗歌192首,文9篇,这个数量占其一生创作总量近五分之一,远远多出他在他的家乡蜀中以及另两个寓居地安陆、兖州一带所写数量,也多出他在京洛、吴越、金陵、江夏一带写作数量。
    这些诗文作品中有许多是名篇,如《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赠汪伦》、《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秋浦歌十七首》等,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这些诗文是李白给予安徽一宗最丰厚的文化遗产,它们对安徽后来诗风文风的兴盛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李白题咏过的地方也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前来赏玩,如敬亭山、齐山、采石就成了三座诗山,其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