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果然不出李白所料,安禄山公然反叛,起兵范阳(今北京),河北诸郡及东都洛阳,纷纷陷落。
李白闻此,急忙由江南赶回梁园家中,接家人到吴地。
吴王李只此时为东平(今属山东省)太守,安禄山谋反后,李只募兵拒战,累迁陈留(今河南开封)太守,持节河南道节度采访使,历太仆卿、宗正卿。
至德元载(756年),肃宗即位灵武(今属宁夏),吴王李只奉诏赴行在,迂道入吴,将由水路上溯荆襄,转趋商洛,以至灵武。
李白在吴途遇李只,为之代作《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因为吴王赴行在任职,因病于途中,迟滞淹留,不能按时到职。此表乃是李白代吴王李只所起草的表章,向肃宗上陈不能如期到任之原由。
至德元载(756年)春,李白带着宗氏夫人离开宣城,北上当涂、溧阳,计划到剡中(今浙江省嵊州)避难。中途又改变主意,又一次来到了适合休憩疗养、能为他抚慰心灵的庐山,隐居于屏风叠。屏风叠南修行的女真人李腾空,正是是宗氏的师父。
屏风叠在五老峰西侧,山连山,相连十余里,绵延如屏,是一个僻静幽谷。李白在此筑起“太白读书堂。”
以五老为邻,以云松作伴,自然十分惬意。《文心雕龙·神思》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李白感谢自然造化,为他在人生长途跋涉中安排了这个仙境般的暂歇住所。
这是李白第三次到庐山,他是真的想把庐山当作后半生的栖居地。
李白和宗氏夫人在庐山居住长达半年之久,其间写下《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李白此诗,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前半生作了一个总结,并表达了当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自己却无从用力的悲愤失望情绪。李白虽在庐山避难,仍有一颗爱国之心,无可奈何中,还存有对国家山河施展抱负的向往。
就在李白隐居庐山不久,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璘,时任镇守江陵的四道节度使,向李白发出了盛情邀请。
李璘的幕僚三次上山来代表李璘聘请李白,第三次的聘使是韦子春。
李白在《赠韦秘书子春》诗中说: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门虱话良图。
留候将绮季,出处未云殊。
缍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琼都”即指庐山。李白引用一个历史典故,故韦子春比作张良,把自己比作商山四皓中的绮里季。为了保卫汉惠帝,是张良建议把深居商山的四皓请下山来的。如今,韦子春又再三声言永王之师以抗胡平乱为宗旨,所以李白觉得“辟书三至,人轻礼重,严期迫切,难以固辞。”他盼望着能借此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这年十二月,李白兴冲冲地离开庐山,踏上永王的楼船,自浔阳东去金陵。他安排宗氏夫人,到章郡(今江西南昌)安家,等待他功成归来。
临行前,李白曾作《内赴征三首》。
其一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其二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其三
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
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这三首诗说的是与妻子宗氏分别的情形,妻子不舍和担忧,也让李白有些不忍。他想着以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想着自己将会建立像苏秦佩六国相印一样的功业。
李白积极用世之心一直未变,安史之乱爆发前就抱着“思欲解世纷”的愿望,去谒见过哥舒翰,希望能入其幕中,惜未见用。永王的三次征召,李白终于未能忍住。
李白激奋之情喷洒在诗句中间:“永王正月东出师”,“云旗猎猎过浔阳”,“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以东晋大破前秦苻坚百万众的宰臣谢安自喻,渴望辅佐永王荡平荡乱,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是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从大处着眼,最后落到具体景象上,诗中以叙述为主,先叙安史之乱爆发及其叛乱的主要过程,次述永王的率军平乱的功绩,再叙写当时国家局势与赞美诸侍御的清正严明;最后表明诗人渴望为平定叛乱贡献出一切力量,并勉励幕府诸侍御同心平叛、报效国家,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思想和理想抱负。
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在李白看来,天下乱局已现,唐朝将被割据。因此,他赞同永王攻占金陵,在江南立足,便于称帝。他随李璘军队一路东下,其间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虽然这些诗歌才气纵横、意气风发,但它们后来却成为李白附逆的罪证。
即位不久的唐肃宗发现李璘的目标并非是安禄山的叛军,他不允许手握南方兵权的永王与自己分庭抗礼。至德二年初,肃宗下诏,命令永王回蜀中,永王拒绝,兄弟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最终,永王战败被捕。军心涣散,死的死,走的走,李白也一气逃到江西彭泽。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往柱,悲歌难重论。”
这是李白南奔途中留下的诗篇,此时此地,他自身难保还念念不忘“清中原”之志。
可是,附逆的罪名却已经如同阴影一般跟在李白身后。不久,他便被拘捕,囚于浔阳狱中。对于这个天才诗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和摧残。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囚禁他的地方,正是在庐山脚下的浔阳。
当李白看到庐山的时候,有一丝后悔:如果当时能够一直隐居在那里,自己的人生就不会有此一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