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孤蓬向何处,五柳不开门
作者:乐从心来   穿越遇李白最新章节     
    天宝年间,三十二岁的刘长卿终于中进士。
    从二十岁到三十二岁,他的科举路,整整十二年啊!
    刘长卿这个记录,一直到晚唐才被超越,着名诗人罗隐考了十数次不第。
    幸亏刘长卿生于唐朝。唐朝科举考试频率可谓密集,不仅每年一次“常科”,皇帝一高兴还会特设“制科”,这要是换做他朝,比如宋朝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如刘长卿这般考下去,大半生都过去了。
    真所谓十年磨一剑,刘长卿终于得偿所愿。没成想,期望在官场大干一场的他,刚一仰头,就与历史的巨轮撞个满怀。
    时局动荡中的“官途坎坷之怨”,也就成了刘长卿的第二层愁思。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攻破长安,刚中进士的刘长卿遇乱避江南。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局长)。
    由于他“直道为官”、耿介不阿,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还未烧起来,就被手下人举报,被诬以贪污钱粮锒铛入狱。
    “白日浮云闭不开,黄沙谁问冶长猜。
    只怜横笛关山月,知处愁人夜夜来。”
    愤懑之下,刘长卿在狱中写下此诗。一方面,他要为自己击鼓鸣冤,还自己清白;另一方面,他抒发自己心中难以排遣的愁绪。
    此时刘长卿还不知道,命运的无奈坎坷才刚刚开始。
    几个月后,肃宗收复二京大赦天下,刘长卿被赦免出狱。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朝廷任命他代理海盐令。
    牢狱之灾可免,可皇帝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上元元年(760年)春,刘长卿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
    刘长卿离开苏州到洪州待命,路过饶州(今江西鄱阳)时,刘长卿寻朋友陶十七不在,写下《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诗曰:
    “谪宦投东道,逢君已北辕。孤蓬向何处,五柳不开门。
    去国空回首,怀贤欲诉冤。梅枝横岭峤,竹路过湘源。
    月下高秋雁,天南独夜猿。离心与流水,万里共朝昏。”
    刘长卿把陶十七比作五柳先生,也是对陶渊明的致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为才名未展而愁的心绪。
    赴洪州途中,刘长卿逗留馀干(今江西余干)。
    一天,刘长卿登上馀干干越亭。唐初馀干县令张延俊始建干越亭于东山岭羊角峰前,历代多有题咏。
    “天南愁望绝,亭上柳条新。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
    生涯投越徼,世业陷胡尘。杳杳钟陵暮,悠悠鄱水春。
    秦台悲白首,楚泽怨青苹。草色迷征路,莺声伤逐臣。
    独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得罪风霜苦,全生天地仁。
    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牢落机心尽,惟怜鸥鸟亲。”
    在亭中远望,刘长卿感慨万千。监牢的悲哀,被贬的酸楚,刘长卿只能以作诗抒发愁闷,这首《负谪后登干越亭作》感叹时运不济,充满悲凉的意向。
    “独醒空取笑,直道不容身”,哪怕时运不济,刘长卿也有着诗人特有的孤傲。
    在馀干,刘长卿意外与大诗人李白相遇。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被流放夜郎的李白行至夔州奉节(今四川奉节)时,忽传来皇帝的赦免令。李白因获赦,狂喜之情溢于言表,立即调转船头乘流而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至江夏与宗夫人重聚之后,复萌用世之意,多次求人荐引,终以失败告终。思想再三,年纪也大了,便产生消极隐世想法,打算陪宗夫人上庐山访道。
    李白船至九江之时,听到刘长卿正在馀干逗留的消息。就在前不久,李白刚读过刘长卿写的《负谪后登干越亭》等诗作,决定去馀干见见这位以五言诗红遍大江南北的大诗人。
    李白夫妇所乘之船由湖口经鄱阳湖南下,沿信江直抵越溪北岸干越亭前。
    此前,李白和刘长卿这两位唐代扛鼎人物彼此只是闻其名而未见其人。
    李白比刘长卿大25岁,但两人惺惺相惜,彼此一见如故。由此,唐代两颗诗坛巨星终于交汇于馀干,照亮了安史之乱之后显得有些阴晦的大唐江南的天空。
    此际正是春暖花开之时,李白夫妇与刘长卿在亭中饮酒,目光所及,正如刘长卿《负谪后登干越亭》诗中“草色迷征路”、“亭上柳条新”之景,然而李、刘两人心情却大不相同。
    刘长卿还陪李白夫妇登上白云城。
    “白云城”是隋末鄱阳起义领袖林士弘公元617年在馀干所筑,因城墙高如接白云,故称“白云城”。他们登临此城之时,去林士弘筑城已有140多年,虽女墙犹在而官舍已空,一片荒凉。后来刘长卿还写下了《登馀干古县城》的名篇,诗中有“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平沙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等名句。
    人生的无常中都是悲喜交加的。一个是悠游四海,一个是谪贬赴任,悲欢相互映照,刘长卿的愁便又更甚几分。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浮生中能有多少次倾心的相遇?因此,两个人在一起互诉心事,短短的相遇也让刘长卿感受到一丝宽慰。
    但两人很快就要各奔东西了,刘长卿要赶赴南巴,李白夫妇要前往庐山。
    在干越亭惜别的酒席上,刘长卿挥笔写下《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十二郎啊!酒喝得差不多了吧?你花一样的宗夫人在江上大声催你上船了呢。美貌的宗夫人声若娇莺,给你带来了鄱阳湖的春色,虽然你曾遭放逐,但如今已获赦,夫妇团聚,久别胜新婚了吧?我们现在在此地握手分别,可是各自喜欢各自愁!你要由花一样的夫人陪着回鄱阳湖游山玩水去了,只有着江边的万里青山送我去岭南贬谪地。
    诗中充满了悲欢和万般的无奈之情。两个唐朝诗坛上的顶尖人物,在这种境遇中谋面,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上元二年(761年)秋天,刘长卿还未到南巴任职,朝廷的新命令又来了,他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
    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话又说回来,若是好山好水之地,又怎轮得上刘长卿这个戴罪之身?